一 狼煙滾滾

在中國,無論是古代還是近現代,“狼”都是兇殘、狡猾、霸道、無信的象徵,著名的寓言《東郭先生與狼》,講了誰對“狼”施仁慈、誰就要被狼吃掉的道理,是一代代孩子的啟蒙讀物之一;《狼來了》的故事,借助於狼的兇殘來告誡孩子們不得撒謊的道理;“大灰狼”的故事,專門用來嚇唬那些不聽話的孩子們;《狼與小羊》的故事,道出了邪惡之人的蠻橫霸道。同時,在漢語詞匯中,由“狼”組成詞匯也大都被用於貶義,如“狼狽為奸”、“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等等。

毛澤東時代的中國,實行全面的“階級滅絕”,在一個接一個的政治運動中,這些詞匯變成了宣泄仇恨的工具和聲討“最兇殘的敵人”的利器。五、六十年代,中國人高唱著“打敗美帝野心狼”的戰歌,準備在第三次世界大戰中肩負起解放全人類的崇高使命;文革大批判中,被打倒的“階級敵人”、特別是那些“走資派”,大都要被扣上“狼子野心”的帽子。

改革開放以來,知識界開始反思文革的暴力崇拜、仇恨灌輸和鬥爭哲學,遂有“我們是喝狼奶長大的一代”之說。但從九十年代中期開始,隨著極端的獨裁愛國主義情緒的高漲,愛國者們開始公開宣揚 “狼性”。比如,一些精英在講到中西文化差別時,有人大談西方是“狼文化”而中國是“羊文化”,號召中國人要在全球化的競爭中多些“狼性”而少些“羊性”。1995年的暢銷書《中國可以說‘不’》,表達了大眾化的極端民族主義,以潑婦罵街的流氓腔調,宣泄民族仇恨,張揚大中國野心,美化嗜血精神。該書歷數美國霸權對中國對世界犯下的種種滔天罪行,大罵美國人及其親美派全是“賤坯”,勒令其“不許放屁”,全力煽動仇恨和好戰的民族情緒。比如:“如果和解變得極不可能,我號召中國人民記住仇恨!”和“進行報復!”讓台灣海峽“築成一堵無形的哭牆!”“我們鄭重建議:華盛頓建造一座更大更寬的陣亡軍人紀念牆,……那座牆將成為美國人心靈的墳墓”。而中華民族的“頂尖人物注定要崛起”,他們的使命將是在這血染的風採中實現“領導21世紀”的野心,而美國霸權及其走狗注定“完蛋!”

新世紀之初的9•11悲劇震驚世界,世界各國表達了巨大的憤怒和同情,但中國憤青卻與極端穆斯林一樣,沉浸在幸災樂禍的叫好聲中。2003年正好是中國的“羊年”,該年2月2日,航天飛機“哥倫比亞號”隕落,這不僅是美國的悲劇,也是人類的悲劇。而中國的互聯網上充滿了幸災樂禍的叫囂,表現出十足的“狼性”,高呼什麼“羊年春節最美麗的煙火!!! 好!!!該!!!”

為此,我寫了短文《那些吃狼奶長大的國人──為“哥倫比亞號”而鳴》。

2004年以來,通過姜戎的小說《狼圖騰》持續暢銷,對“狼性”的呼喚驟然響起。

各類媒體上一片“狼嘯”。愛國憤青大講“狼性”,御用精英大談“狼文化”,甚至有報道說,“很多政要、商界領導人手一本。”比如,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張瑞敏就說:“讀了《狼圖騰》,覺得狼的許多難以置信的做法也值得借鑒。”

曾幾何時,馬背上的屠夫成吉思汗,以嗜血之劍征服了儒教中原,建立了歧視漢人的元朝帝國。怪誕的是,每當民族主義思潮高漲,愛國者一定要拿成吉思汗說事,把這個漢族的征服者變成了漢族的英雄,不提他馬踏中原而只提他征服過歐亞大陸。正如魯迅當年所言:“成吉思汗‘入主中夏’,術赤在墨斯科‘即汗位 ’,那時咱們中俄兩國的境遇正一樣,就是都被蒙古人征服的。為什麼中國人現在竟來硬霸‘元人’為自己的先人,仿佛滿臉光彩似的,去驕傲同受壓迫的斯拉夫種的呢?倘照這樣的論法,俄國人就也可以作‘吾國征華史之一頁’,說他們在元代奄有中國的版圖。”(《吾國征俄戰史之一頁》)

現在,《狼圖騰》再次高揚馬背上的成吉思汗,特別突出成吉思汗及其遊牧民族的“狼性”。《狼圖騰》的作者姜戎在接受採訪時也說:《狼圖騰》的暢銷,“原因在於‘狼’是農耕民族最怕的‘猛獸’,越怕就越想了解它的真相。二是競爭的時代需要強悍進取、不屈不撓的狼精神。三是中國的國民性格問題,已經到了必須認真重視和解決的時候了。”“中國病的病根就在於農耕和農耕性格。過去知識界也有不少人認為中國病的病根是在這裡。”“由於中國的農耕土壤和狹隘的小農意識十分深厚,因此《狼圖騰》必然遭受到強烈地反批判。但是今天現代社會的市場經濟和新型人類的力量,也在迅速增長。我推崇的狼精神也同時得到了許多讀者強有力的支持。”(見《我身上有狼性也有羊性》中國新聞網2004年06月16日)

與作者的預言相反,《狼圖騰》非但沒有遭到多少強烈的批評,反而得到熱烈的追捧,該書連續數周排在小說類的榜首,號稱發行上百萬冊,並引出一系列 “狼書”。繼《狼圖騰》的持續熱銷而來的,是出版界的狼嘯泛濫,《狼》、《狼道》、《狼魂》、《酷狼》、《藏敖》、《狼的故事》等鼓吹“狼性”的作品紛紛出籠,還有人寫出《像狼一樣思考──神奇的商業法則》,“狼圖騰崇拜”正在大國崛起的口號下形成。怪不得有人評論說:“中國真的鬧起狼災了!”

再看互聯網的《狼圖騰》連載留言版,盡管也有批判性聲音,但主旋律是高度讚揚,用“狼煙滾滾”來形容也不過分。網民們討論狼的精神與國民性、民族性、傳統文化的關系,研究狼的戰術和狼的習性,有網民留言說:“這是一部記錄草原萬物生死與共的抗爭史,一部盪氣回腸的草原讚美詩。這裡充滿了人類的善惡,自然界的情仇。實在是經典中的經典。”還有網友說:“當‘以狼為師,以狼為父’,當有:不屈,自尊,自強,誓不低頭……的‘狼性’!!!”還有網民總結說:“狼的許多難以置信的戰法很值得借鑒:其一,不打無準備的仗,踩點、埋伏、攻擊、打圍、截堵……其二,最佳時機出擊,保存實力,麻痺對方,並在其最不易跑的時候,突然出擊,置對方於死地。”

二 狼的傳人

姜戎很自負,以為自己創作的不光是一部小說,更是在解開一個“世界之謎”。他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吳菲記者採訪時說:“我用半條命著《狼圖騰》”,因為“狼圖騰本身就是一個宏觀概念、大課題、世界性的課題,甚至,是一個世界之謎。”(《北京青年報》2004年5月25日)

就小說本身來看,作者似乎是在博覽群書後才動筆的。小說以“狼性”與“羊性”之對比為主要觀念框架,每一章前面都要“引經據典”。作者引用的古代經典有《史記》、《漢書》、《資治通鑒》等,現代史論有陳寅恪、范文瀾等著名史學家,還拉入法國人和英國人的史論,真可謂古今中外地為“狼文化”尋找正統的合法性。其中,有些歷史記載的荒謬一目了然,但作者卻煞有介事,用這些愚昧時代的傳說來証明漢民族原本是狼性血脈,比如,“匈奴女嫁狼生子”和“突厥子與狼野合”等,居然就變成作者的論據。其實,如此“引經據典”,如同二千多年前的漢高祖劉邦,他為了証明自己作為“真命天子”的合法性,居然編造出自己生於母親與巨龍的野合,實乃蛟龍轉世,並斬殺白帝子。

作者引經據典的目的是為了表達其觀念,1,遠古中國崇拜狼圖騰,中國人也充滿狼性,秦始皇和唐太宗等有作為的皇帝,遺傳中都有著遊牧民族的狼性; 2,中國在宋代以後的逐漸衰落,乃在於農耕取代了遊牧,羊性取代狼性,最終敗給了狼性十足的西方列強。作者借書中人物陳陣之口說:“現在的西方人,大多是條頓、日耳曼、盎格魯、薩克遜那些遊獵蠻族的後代。……他們的食具是刀叉;他們的食物是牛排、奶酪和黃油。因此,現在的西方人身上的原始野性和獸性,保留得要比古老的農耕民族多得多。一百多年來,中國家畜性當然要受西方獸性的欺負了。幾千年來,龐大的華夏民族總要被草原遊牧小民族打得丟人現眼,也就不足為怪了。”

也就是說,作者一面渲染蒙古人是世界上最信仰狼圖騰的遊牧民族,連給孩子起名也要有“狼”字,所以,成吉思汗能夠以兇狠的狼性馳騁歐亞大陸;一面凸現漢人乃世界上最少狼性而最多羊性的民族,中國人起名字喜歡用“仁”、“慈”、“義”等字,所以,漢族才在外族入侵面前一敗再敗。

正因為作者認為狼性是競爭取勝必須的品質,所以,他本人不但提倡狼性,而且要把自己的遠祖歸為狼性一族。盡管他本人是漢族,但他用“姜戎”的筆名就是認祖歸根。他說:“我祖姓就是姓姜。我爺爺姓姜。我的父親不姓姜。我這個筆名來自於范文瀾《中國通史簡論》中這句話:‘炎帝姓姜……姜姓是西戎羌族的一支,自西方遊牧先入中部。’我認為‘戎’就是草原民族,我很推崇我姜姓祖先的這種精神。”

既然作者自認為是“狼的傳人”,寫這本書就是為了証明自己的“蓋本狼生,志不忘舊。”

三 “狼文化”吞噬“羊文化”

遊牧民族是狼,農耕民族是羊,從狼圖騰崇拜出發,小說虛構了文明進化的過程:中華民族的龍圖騰起源於草原遊牧民族的狼圖騰,由遊牧文化演變為農耕文化,狼圖騰變成龍圖騰,狼性變成羊性。農耕民族死守故園、自給自足和封閉保守,而遊牧民族四處遊盪、八方搶掠和對外擴張。狼不但吃掉了羊的發明創造,甚至滅了羊的國和族。但狼不會滿足,而是繼續遊盪四方,去征服更先進的文明。換言之,在殘酷的生存競爭中,狼是無敵的,而羊是失敗的。正如《酷狼──美國西部拓荒傳奇》(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4年10月版)所宣揚得那樣:“一種文明的創建通常以另一種文明的毀滅為代價。”

但《狼圖騰》的作者從未解釋過,為什麼橫跨歐亞大陸的蒙族,沒能在歐洲締造出長治久安的帝國?在中原地區的統治只存活了80多年?而且,二戰後,蒙族這只狼被兩個極權政權撕成兩半,一半做了蘇聯的傀儡,一半做了中共的屬臣。今日的蒙族國還停留在前現代的落伍階段。而踏破山海關的滿族所建立起大清國,之所以存活了三百年,就在於滿族統治者接受了漢文化的同化。

作者還虛構出狼族給羊族輸血的神話。在小說中,騰格裡之父和草原大地之母相結合,生下了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本這對兄弟,遊牧民族為兄,農耕民族為弟。當農耕民族在羊性的腐蝕下變得軟弱時,天父騰格裡就會派狼性的遊牧民族沖進中原,給羊化的農耕民族輸血,讓漢民族一次次從失敗中振作起來。當軟弱的羊弟無法自救之時,強悍的狼哥就會入主中原,通過征服來維系漢文明的血脈。在中國歷史上,狼給羊輸過三次血,第一次秦始皇武力統一,第二次是成吉思汗馬踏中原,第三次是八旗兵跨過山海關。

作者認為,羊性造成的漢文明大衰落開始於輕武重文的宋朝。然而,在當時的歷史時代,蒙古狼入主中原,恰恰是野蠻對文明的蹂躪,終止了中國最有希望進入現代轉型的過程。如若沒有野蠻的蒙古族對中原的征服,宋代資本主義的萌芽,說不定早就長成了參天大樹。歷史的事實是,狼族只信仰刀劍的力量,既無力創造出足以自養的文明,更無法給其他民族帶來先進的文明。狼民族對羊民族的武力征服,靠的是殺戮、掠奪、破壞和歧視,而很難帶來和平、建設和相互善待。在中國歷史上,遊牧民族為了生存而進軍中原,無論輸贏,帶來的大都是農耕文明的破壞或毀滅,也是文明進化的大倒退。

綜觀中國與其它國家或民族的沖突歷史,只有在近現代的中西沖突中,西方列強才顯示出對老大中國的真正優越──既是科技發達帶來的船堅炮利,也是人文價值優勢創造的自由制度,而其它靠武力征服過中原的民族或國家,盡管先後建立蒙元帝國和滿清帝國,但無論他們的狼性多麼強大,嘶咬多麼殘忍,掠奪多麼野蠻,破壞多麼巨大,歧視多麼不公,但由於這些異族征服者沒有先進文明的底蘊,最終的命運只能是,要麼象蒙元帝國那樣短命,要麼象滿清帝國那樣被漢文化所同化。

四 狼性大發

在我看來,《狼圖騰》是一本圖解概念的小說,人物幹癟,語言粗糙而夸張,特別是人物對話,充滿說教,毫無個性,談不上真正的審美價值。該書的暢銷源於對“狼性”的張揚。

《狼圖騰》開篇就用大抒情的語言讚美狼性,用細膩筆法描繪了那種兇殘本性對血腥的狂熱,通過對滿嘴沾血的狼和狼牙的細致描寫表達得淋漓盡致:獵人用馬棒打斷一頭惡狼的四顆牙齒,那頭斷了牙的狼“一頭栽倒雪地上,不停吮著,抬頭沖天沒命地哭嚎”。作者接著寫下關於“狼牙”的抒情詩:“狼最兇狠銳利的武器就是上下四顆牙齒,如果沒有牙齒,狼所有的勇敢,強悍、智慧、狡猾、兇殘、貪婪、狂妄、野心、雄心、耐性、機敏、警覺、體力、耐力等等一切的品性、個性和悟性,統統等於零”。

《狼圖騰》的結尾通過書中人物的議論得出結論說:中華民族的祖先是遊牧民族而非農耕民族。與此相應,中華民族的最早圖騰是“狼圖騰”而非“龍圖騰”。也就是說“龍圖騰”源於“狼圖騰”。而漢人之所以恨狼、罵狼、醜化狼,用狼來定義殘忍邪惡的人,就在於漢族的農耕文化逐漸取代遊牧文化,中國人身上的狼性也隨之逐漸被羊性所取代。正是這種由狼向羊的退化,才導致了中國在列強的狼性進攻面前的失敗,進而導致中華民族在近現代的落伍。

綜觀《狼圖騰》全書,從始至終貫串著對叢林規則的讚美。作者把人世間的所有競爭禽獸化為“人對人是狼”的嘶咬,把衡量戰爭輸贏的標準野蠻化為全無是非善惡的成王敗寇。姜戎說:“打仗的輸贏,全看你是狼,還是羊。”所以,只要想贏,就必須狼性十足和不擇手段,只要能置對手於死地並最終取勝,無論多麼兇殘、狠毒、惡劣、陰險、背叛……就都是正當的。更重要的是,這樣的勝利能讓獲勝者從狼性的凱旋中獲得最高的享受──把不擇手段的屠戮當作最高的藝術來欣賞。

那些追風的“狼書”所宣揚的生存之道,不僅比前幾年的暢銷書《厚黑學》更無恥,甚至比《狼圖騰》更赤裸裸,充滿了抒情化的兇殘和不擇手段。

中國電影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的《狼的故事》說:“本書是一部關於狼的奇書,它能讓讀者從書中每個篇章、每個細節感受到呼之欲出的狼的氣息,讓身體的每一個毛細血管百倍擴張,讓血液如潮般奔湧,讓身上的每一根神經末梢緊張待命,讓靈魂如風般滌盪。”

時事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的《狼魂》前言說:“狼的智慧和謀略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從狼的一系列行動中,我們看到的是強者與智者的完美結合。學學狼的這些謀略,能使我們在市場競爭中獲益匪淺;那麼,不學狼不行嗎?不行。為什麼呢?因為,在你死我活的生存競爭中,在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市場角逐中,如果心存善良,對競爭對手一味地心慈手軟,那麼就會被對方毫不留情地吃掉,這已經被無數事實所証明,而且還將不斷被新的事實証明。”

地質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的《狼》的說辭最為直白:“一只有勇氣、有理想的狼,它為所有為了生存和發展而奮鬥的生命提供了借鑒。”“生存是什麼?生存就是不擇手段地活著。你可以卑鄙,你可以無恥,你還可以下流。只要能在這個世界上活下去就好。理想是什麼?理想是一種比生存更深層次的欲望”; “吃草的未必是仁慈,吃肉的未必是殘忍。我是一只狼,注定了是一只狼,一只鋒牙利爪的狼,鮮血與死亡是我生命的源泉。我要活著就必須有什麼東西去死。當所有的牛羊沐浴在陽光裡自由自在地吃喝時,那就意味著我死了。”

也就是說,狼性或狼文化被浪漫化為生存競爭的惟一法則,殘忍的野性、抒情的兇殘、浪漫的惡毒和做作的粗曠,共同構成了“狼性美感”。

曾幾何時,我們經歷過嗜血的毛澤東時代,對內殘酷鬥爭,對外準備打核大戰,二者相輔相成,讓中國人喝足了狼奶。中國人把仇恨宣泄當作生存的動力,把暴力鬥爭當作實現崇高理想的惟一手段,把強權崇拜升華為最高境界的審美。

今天,現實中“大國崛起”虛榮感再次喚醒了“狼性美感”。隨著國力的提升和大國外交的展開,毛時代“趕英超美”的兌現似乎近在眼前。於是,中國人復習百年恥辱的腔調,已經由防御型訴苦轉向進攻型聲討,中國的民族主義也進入虛構神話的階段,從政權到精英再到憤青,日益表現出獨裁大國的狂妄,不斷強化著復興中華帝國的幻覺,越來越陶醉於慶典般的話語狂歡:既是對美、對日、對台的仇恨宣泄,又是統一台灣、超越歐洲和制服日本,先變成唯一可以抗衡美國的亞洲老大和世界性大國,最後變成超越美國、戰勝美國的世界霸主。以至於,不惜打“核大戰”的叫囂再次響起。

我猜想,如果《狼圖騰》的作者姜戎與共軍少將朱成虎相遇,兩人必定有太多的共同語言。姜戎在小說中禮讚嗜血的狼性,朱成虎在面對西方記者時狼性大發,惡狠狠地告誡:一旦中美開戰,中國“準備讓西安以東的所有城市被摧毀。當然,美國人將必須準備好數以百計,或兩百個,甚至更多的城市被中國人夷為平地。”

這種“戰爭狂”的公開叫囂,只能以“狼文化”名之。

姜戎在接受採訪時呼吁:“狼圖騰也應該成為現代的精神圖騰。”的確,在當今中國的愛國憤青和惟利是圖之徒的心目中,“狼圖騰”事實上已經取代了“龍圖騰”。

“狼圖騰”崇拜是狹隘而狂熱的獨裁民族主義的產物,它淹沒了人類共同價值,泯滅了起碼的正義感和同情心,混淆自由與獨裁、人性和反人性、善與惡、真與假、文明與野蠻之間的實質性區別。它的唯一情感是冷血仇恨,唯一表達是漫罵宣泄,唯一表情是猥褻猙獰。所以,一個崇拜狼圖騰的民族最終將萬劫不復!

2006年2月12日於北京家中(《爭鳴》2006年3月號)

3/2/2006 1:26:23 A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autiamd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