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縣魯凱族原住民林玲與弟弟、表弟妹四個人,從部落達魯瑪克出發準備上山採野菜,她說,「明後天連著有兩場以野菜生機飲食為主題的party,兩百多人要吃的,不能準備不夠,這樣不好意思的啦!」林玲以原住民特有的口音,催促著大夥趕快上路。

他們要到貫穿卑南鄉大巴六九山,物種豐富的利嘉林道採摘野菜。「這片山林,原本是我們的家鄉啊!住在這兒,才能長命百歲啊。」六十一歲的林玲,黝黑的臉上盡是歲月刻畫的滄桑,她指著對面的那座高山,「五、六十年前,達魯瑪克還在那兒,族人靠著打獵、採野菜,日子過得無憂無慮。」部落被遷到平地之後,不要說老人家,很多年輕人北上都找不到工作。


■台東縣卑南鄉/原住民靠古老智慧新生

部落族群的生存面臨重大威脅之際,一位叫劉炯錫的老師,來到這裡,告訴他們用魯凱族原來就會的方式,維持自己的生計。

「以前都不知道採野菜可以賺錢,但是台東大學的劉老師幫我們想很多,作推廣,如果愈來愈多人可以接受,我女兒也希望能夠回來採野菜。」她邊講邊走,手卻沒停下來,十幾分鐘下來,腰間的塑膠袋裡就裝了大半袋魯凱族人俗稱為「糯米團」的野菜。

對都市人來說,山裡的植物都是綠的,幾百種綠色植物混生一起,實在很難分辨,可是慣常與山林為伍的原住民,辨認野生動植物卻是與生俱來的本能,「如果能夠讓原住民靠天賦的本錢討生活,應該能替未來打開一條生路。」野菜生機飲食產業的幕後推手台東大學自然科學系教授劉炯錫說。

雖然空氣清新,但七月的酷暑仍然讓這間沒有冷氣的辦公室顯得燠熱難當。在經費籌募不易的情況下,南島社大的辦公室為了省錢不裝冷氣,卻買了一台大冰箱庫存野菜。劉炯錫說,「我發現台灣山林間可食用的野菜量真的很大,甚至可以供全台灣人食用,只是一般人不知道,原住民也不知道野菜能賣錢維持生計。」因此,他一直想建立中間機制。能夠提供固定產出的野菜,一定是當季山裡最普遍的植物,摘採能吃的新芽,對生態不會造成傷害,也能改善部落原住民的生活條件,還可以讓都市人吃到最符合自然健康的新鮮野菜,其實是一個兩全其美的好辦法。

上山工作一天可以領到八百到一千元的薪水,解決失業問題。接著他請南島社區大學的志工團,幫忙負責後端的野菜外燴,並設法打開知名度,讓愈來愈多人能夠接受山野菜的健康口感。在以月桃葉為碗、檳榔花為裝飾的豐盛餐桌旁,品嘗陌生野菜的都市人驚歎聲連連。平凡的野菜在眾人努力包裝下出現新的面貌,劉炯錫在山林間找到商機,失業的原住民也有了春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autiamd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