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麵食一族不想荷包大失血 米飯是好選擇

(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全國二十二日電)台灣一年小麥消耗量約120萬噸,米飯約140萬噸,比例約45比55,兩者在台灣飲食文化所占比重不相上下。面對能源產業的搶料、中國需求日益擴增,專家指出,未來2至3年內麵條、麵包、包子、蛋糕等價格節節高升趨勢難以改善,麵食一族不想荷包大失血,米飯是好選擇。

產地國乾旱引發小麥價格近來狂飆,加上主要進口國美國小麥未通過藥檢,對原本就存在成本壓力的麵粉廠商而言,調漲價格已是勢在必行。

台灣業者表示,其實國際原物料成本不斷墊高,加上油價高漲帶動運費成本同步上揚,在經營面原本就存在相當大經營壓力,原以為第三季淡季國際原物料行情得以放緩,不料氣侯不佳、美國進口小麥藥檢風波,加上澳洲港口因鐵礦產運量大增,造成塞港等等因素反而使得小麥價格不跌反漲。迫使漲價動作提前來到。

專家指出,美國是小麥主要出口國,年產約6000萬噸,台灣有95%的小麥來自美國,5% 來自澳洲。美國藥檢問題若遲遲不解決,漲價聲浪恐怕是一波接著一波,麵食主義者如果不想荷包大失血,多吃台灣米愛台灣是個不錯的選擇。

今年以來,已有不少台灣麵粉廠商陷入失血經營,調漲趨勢已難以抵檔,只是提前在第三季淡季中引爆,是歷年罕見現象。

其實大宗物資原料價格以高角度模式飆漲,對於廠商及消費者而言都不樂見,尤其是攸關民生物資的小麥,對終端市場衝擊最直接、也是最大。

小麥價格的飆漲,直接拉高麵粉價格,牽動的物資涵蓋了麵條、麵包、包子、蛋糕甚至連一天中最重要的早餐都變貴了。

由於民生物資的價格敏感度極高,替代性也大,業者通常不敢輕舉妄動,深怕一個不小心越過消費者的底線,造成「以價制量」的反效果。在成本轉嫁上也都小心翼翼的先從量、包裝的改變來維持獲利,另方面,內部成本、費用控管以及製造的改善再到產品的創新都是廠商的因之道。

然而,面對什麼都漲,就是薪水不漲的日子,人民消費習慣正面臨巨大改變中。

國際能源總署 (IEA)在日前發布的年中預測中指出,「石油看來在五年內會極度吃緊」,這是 IEA歷來針對全球燃料展望所發布過最嚴重的警告。該份報告的推論已告誡消費者應該要有能源價格將繼續攀升的心理準備。

在各國政府未修正能源及食糧政策,農產品種植面積未大幅擴大前,生質燃料搶走人類糧食的戲碼恐怕只會愈演愈烈,糧食與能源之間要達到平衡,非一蹴可及,未來高油價、高物價都將成為常態,也將牽動消費行為的轉變。

專家預估國際油價後年每桶達一百美元,再加上IEA警告全球5年內鬧油荒,使許多國家爭相發展生質能源,大宗穀物需求持續增加,二年內供不應求。全球這波食品漲價趨勢恐怕會持續好幾年。

根據經濟學人分析,這一波食品漲價風的罪魁禍首是許多大宗穀物用於製造生質能源,例如乙醇 (酒精)。這些穀物原本是人類與家畜的食物,如今為了生產替代能源,這些穀物的需求量大增,自2000年以來,美國用於製造乙醇的玉米需求量成長 3倍。為了製造乙醇,大約消耗掉美國五分之一的玉米。

不止是玉米,棕梠油、黃豆油也開始被納入生質柴油的製造原料,石油的飆漲,使得原本不具經濟價值的生質柴油一時間變得炙手可熱。

在食物鏈的效應下,這些大宗穀物不僅是人類的食物,也是許多家禽、家畜的食物,因此連帶導致雞蛋、肉類漲價。

7/22/2007 4:02:13 P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autiamd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