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測不敢考的題目


    基本學測考題:「我國有幾省?」,時間半分鐘,滴
..........答。

可憐的小孩很頭大。爸爸說是35省,隔壁台商叔叔說是23省,哥哥說應該只有一省,而且還凍掉了呢。小朋友搭過火車,台北、桃園、新竹、苗栗….咦,好像沒有什麼省?他很納悶,老師教過美國有五十州,為什麼沒教我國有幾省呢?

 

小朋友不知道,問題不在「幾省」,而在「我國」。弄清楚「我國」是什麼,就知道有「幾省」。據說現在小孩的歷史地理退步了,大概跟不知道「我國」是什麼有關係。

教育部最近委託台灣歷史學會研究教科書中的「不當用詞」,就是要解救小朋友,不要再被邏輯漿糊的課文搞糊塗了;

「台灣僻處我國東南海域」?那我國是什麼?不是台灣,或中華民國台灣嗎?台灣僻處台灣的東南海域?AA的東南?老天!

「朱鎔基是湖南人」?既然是我國湖南省人,那他為何在2000年選舉前夕,大發雷霆說,不惜用鮮血統一台灣?

將「我國」與「中國」混淆,對還是一張白紙的孩子太殘忍了。至於成年人為何能夠承受這樣的矛盾,有兩個原因。一是戒嚴時代的求生之道,二是小時候督學來時,要趕快將參考書藏在講台下的謊言教育的結果。

即使在解嚴二十年後,要改正這樣明顯的謬誤也不容易。七月二十三日的中時社論,就指責教育部的改革是要「逐漸建立起一個完全以台澎金馬為疆界的國家意識」的「粗暴手段」。

問題是,同一篇社論也承認「台灣其實已轉化成一個以台灣本土為認同主體的國度」。那麼「以台澎金馬為疆界的國家」不就是現實嗎?何粗暴之有?

也許社論作者認為「國度」與「國家」不同,後者是政治的,前者是文化的。譬如,我們會說「童話國度」,而非「童話國家」。

可是,社論中又指出「不管大家在廣義的文化血緣上有何看法,至少幾無人認為自己屬於中共那個集權國家」。可見他也認為在政治上,「我國」不是,也不隸屬於國際上公認為「中國」的「那個國家」,只是在文化上應該比較多元化。

這點我不但贊同社論作者,還要替他補充解套。其實,只要政治上的國家認同達成共識,在文化「國度」裡,倒不一定要時時刻刻強調「本土」,有人哈日、哈韓、哈華、哈巴黎、有人崇美,都可以。國家一體,文化多元嘛!

至於社論說教育部無權「定義國家」,應該經過民主程序,譬如弄個公投案。這個主意不錯。公投的題目不要抽象,要具體,如:你贊成課本中印「北京是我國的首都」還是「北京是中國的首都」?

「訂正」教科書用詞,不過是教小孩誠實面對現實。藏過參考書的老骨頭們,就饒了下一代吧!

 

(本文刊於Taiwan News 財經文化周刊 #300, 2007.07.2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autiamd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