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到臺北後第二天,我就專程到臺北車站的北大廳中央區參觀了由文建會、教育部、青輔會、臺灣民主基金會、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聯合主辦的《不堪回首戒嚴路 - 戒嚴時期政治案件展》。

身為以一九五○年代白色恐怖為博士論文的專業研究者,對展出的一個個具體案件我並不感到陌生,因為在研究的過程中,已經接觸過太多令人驚心動魄的個案。但是,當我漫步在展區中,長長的受迫害者死亡名單撲面而來的時候,我還是會感覺到一絲震撼。嘈雜的火車站的聲音彷彿突然消失,歷史在靜謐中瞬間回來。我有些困惑:今天的七年級、八年級生,有幾個還記得那些當年與他們同齡,卻被監禁、流放,甚至槍殺的青年呢?

也許有人會說:歷史已經過去了,為什麼我們還要讓下一代面對那些恐怖的過去呢?

但是問題是,第一,歷史雖然已經是過去,但是就可以被遺忘嗎?我想起在哈佛大學讀書的時候,每年猶太人紀念大屠殺的日子,主校園的Widener圖書館門前的石階上,都會有一個猶太學生高聲朗讀一份「二戰」中受難死去的猶太同胞的名單。那是非常長的一份名單,猶太學生們分工輪流讀,一個名字,一個名字,緩慢而清晰。他們並不在乎是否有人駐足聆聽,只是專心致志地大聲念出每一個名字。

如果有人覺得這是毫無意義的舉動,那麼我要告訴他,這種精神,就是使猶太人在全世界掌握權勢,在各個領域獲得成功的秘訣。他們在全世界顛沛流離數千年,但是不管走到哪裡,都沒有忘記他們的傳統,這種記憶,使得這個民族凝聚在一起,經歷再多的困難也能承受然後復甦。顯然,「不遺忘」就是一個成功民族的基本素質。

第二,歷史真的已經過去了嗎?白色恐怖發生在一九五○年代,距今不過五十幾年,當年的統治者、受害人以及那段歷史的見證者,很大一部分今天還健在;那段歷史的反思與梳理,還仍然是現實政治中的一部分。二○○○年以來的政黨輪替,很大程度上是原來的執政者為當年的白色恐怖付出的政治代價。能說這樣的歷史已經可以遺忘了嗎?

前不久,國民黨主席連戰到大陸訪問,在北京大學的演講中,居然表示「國民黨是中國五四運動以來的自由主義傳統的延續者」,聽了讓我毛骨悚然:難道國民黨在臺灣戒嚴時期的恐怖統治居然是「延續自由主義」的表現嗎?難道那份長長的受害者名單上那些青年學生、記者、編輯、商人、農夫、市民,都不是死在國民黨的白色恐怖的槍口下嗎?歷史僅僅過去了五十幾年,現在居然就要被否認了,這樣的歷史,真的已經過去了嗎?

《不堪回首戒嚴路》展覽的宣傳品上有一句話說得好:「更多人了解戒嚴真相,人權才能扎根並永志不忘。」也許,隨著時間流逝,過去的歷史會逐漸模糊;也許,更年輕的一代對那段歷史會越來越淡漠。但是這並不是說白色恐怖就可以遺忘,恰恰相反,這正說明擺在教育工作者和人權工作者,乃至擺在政府和社會面前的任務的迫切性:要教育人民不要遺忘白色恐怖那段歷史。 (作者為中國民運人士、澄社社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autiamd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