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25

《黃天麟專欄》為什麼勞工是輸家中的輸家

文/黃天麟

十二月十七日早上翻開報紙,幾乎不相信我的眼睛,再看,還是沒錯,是中國時報,以很大篇幅,報導「勞工是輸家中的輸家」,大意是說:「中國釋出大量廉價勞工,原應升級的產業不必升級了,這裡活不下去就到中國找尋第二春,連帶所及,勞工對企業主的議價能力大降…,台商生產全球逾八成筆記型電腦、九成主機板,然而台商在海峽兩岸所建立的電子代工鏈在剩餘價值的分配上卻處於劣勢,全球筆記型電腦代工市佔率三成的廣達過去五年每年獲利只戴爾的九分之一,台灣廠是相對的輸家,而勞工則是全球供應鏈中成為輸家中的輸家,台灣的勞工因生產要素快速移動下(西進),兩岸出現薪資均等化的現象,台灣勞工薪資漲幅縮小,韓國則逆勢上揚,把台灣比了下去…。」

讀者應都很清楚,「輕易利用中國廉價資源勞工,會降低廠商轉型升級的誘因。過多對中國之投資會排擠國內投資,減損國內需求與消費,增加國內之失業,受害者即是勞工,實質所得不增反減,國家抽不到稅,國家財政拮据,人民貧富差距拉大」等等,是筆者及一些本土派學者所一直主張,也是一直提醒我方主政者及企業的地方。中時報系十七日的論述與我們的上述論點非常接近,不謀而合,但與他們過去一貫之論點相比,判若兩人,確實令人耳目一新。

中時報系對台、中兩岸經貿的「讜論」,過去我們著實領教許多,只是實踐結果都令人失望。他們在九○年代(公元)初期,力促產業西進,認為「勞力密集產業一定要走,應和中國垂直分工,上游在台灣下游在中國,這才是真正的根留台灣」,結果,產業西進由中、下游的代工組裝,慢慢擴及上游,根留台灣成為空話。二○○一年泛藍促成的經發會,一舉開放包括筆記型電腦等七千多項工業產品登陸生產,他們拍手讚美,說「民進黨政府終於從善如流。生產在中國,台灣可專注於研發創新」。

六年過去了,結果研發、創新只淪為口號,台灣製造業的技術進步指數自二○○一年,除二○○二年呈正數外皆是負數,高科技產業附加價值率由一九九九年的廿六.四%直落至二○○五年的十六.九%(歐、美、日均在三十至四十%)。不久,台灣資訊硬體產業在中國形成了完整的垂直生產體系,他們就隨著歌頌「台灣接單,中國生產」,說這是「共創雙贏」的最佳經貿模式。結果,台灣接單中國生產之比率由二○○一年之十六.七%,一路攀升至今年十月的四十七.三九%,台灣GDP有成長,但勞工得不到好處,薪資漲幅幾乎等於零。

弔詭的是,中時報系卻在此刻不但不汗顏,還闢專欄指責:「西進使兩岸薪資均等化,勞工是輸家中的輸家」,擺出一副同情心。是真的良心出現,為勞工抱不平?若是,「早知如此,何必當初」?若不是,如此賣力「唱衰台灣」所為何來?是在大演「做賊喊抓賊」的把戲?希望聰明的讀者認清「誰才是在井內放毒的人」。

可怕的是,他們還在兜售「對中國徹底開放才有救」的更毒解毒藥方,吞下去絕對致命。呼籲愛本土的人士及泛綠的領導者,如果真正想照顧勞工、愛本土,請不要再隨之起舞,更不要再跟著他們,把「開放、鬆綁」時時掛在口上。(作者為前國策顧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autiamd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