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苗栗縣文化局木雕博物館昨舉行三義鯉魚潭史前石器時代「網形文化」出土標本開箱記者會,重構了四千到一萬年
前的苗栗圖像,一件一場景,件件震撼全場。據研究該文化遺址的中央研究院教授劉益昌表示,該文化遺址是在70
年代在鯉魚潭水庫出土,是台灣西部最古老的文化遺址,出土後部分文物就一直保留在縣文化局長達18年,如今重
新開箱,有著跨時代的意義。

苗栗縣三義鄉的鯉魚潭水庫是台灣中部地區民生用水的寶庫,也是三義鄉的重要景點,但潛藏在水庫下方的地底層
,更留下許多重要的人類活動遺跡。民國七十年代,在鯉魚潭水庫開始規劃建築時,中央研究院劉益昌教授等人,
在水庫集水區調查史前人類遺址,一共發現12處遺址,上萬件史前文物,其中大部分放在中研院,四百多件則沉睡
在文化局的倉庫裡面。

位在大湖鄉新村的「網形」遺址最為古老,約為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約八千年到五萬年以前,是台灣出現的兩個
「網形、長濱」萬年遺址之一,是台灣西部最古老的文化遺址,而且有可能是台灣原住民發源地。「網形文化」是
在1980年代中期發現的,根據劉益昌教授的調查,這個文化可說是目前台灣所知最早的文化,位於鯉魚潭東南約五
公里之遠,雖然遺址已遭鯉魚潭水庫淹沒,但從其出土之石器與陶片可知,住在當地的史前居民生活型態以農業為
主,兼有狩獵漁撈,也可能已有遠距交易行為或遷徙行為。

距離不遠的三櫃坑遺址在行政上屬三義鄉鯉魚潭村,它的年齡較淺,大約只有三千七百年,它和台中牛罵頭文化一
樣,均屬新石器時代中期的繩紋紅陶文化,這時期的文物以石斧、石刀、石鑿為主,展現出一個農耕及狩獵發達的
社會形態。

這批珍貴的文物,在封箱之後的18年,因苗栗縣文化局木雕博物館在暑期辦理「穿透古今-平面雕專題展」,而有
機會使文物開箱重現世人面前,讓人一窺台灣五萬年以來人類活動的部分歷史。

劉益昌表示,這些文物是他十八年前帶領考古人員一件件挖出來的,沒想到十八年後,還得在文化局重覆這場開箱
的「挖掘」動作,就他來說,心情十分複雜,除了肯定這場由木雕博物館主導的「穿透古今酖平面雕專題展」,也
覺得這批文物陳封得太久了,建議文化局實在應該成立專屬館室,讓世人了解台灣史前的文化。


劉益昌在開箱過程中提到一只砍砸器及一只半月形的石刀,他說,這只砍砸器是玉製的,而這種玉產自花蓮,所以
可以略窺當時島內交易的情況,而這把石刀,大概是他所見過同期文物中最美、最完整,最能看見當時人類工藝實
力的作品,能在苗栗出土,對苗栗人來說不啻是件值得驕傲的事。

於三義木雕博物館舉行的「穿透古今-平面雕專題展」,展期自7月2日至9月11日止。所謂的平面雕在傳統生活工
藝中是一項傳達實際用途的重要裝飾技巧,此次展覽分成漢民族和原住民兩個系統,介紹其平面雕在古今文化生活
中運用的情形。在漢民族系統將展出傳統商店招牌、賀匾、複製版畫所使用的木製印版,以及傳統節慶時製作糕餅
的模具。原住民系統則展出原住民傳統文物之中,例如橫衍、巫師箱、刀鞘……等的裝飾紋樣。在原住民部分,該
展覽更上溯至史前時代的「網形文化」,讓觀眾對台灣的原住民有更深入廣泛的認識,展出文物件數約400件以上


縣文化局長周錦宏表示,這批文物在文化局沉睡十八年,放到連他都不好意思,所幸木雕館有意展覽,終於得見天
日。展期從下月二日至九月十日,為了彌補鄉親的損失,他將極力爭取設置苗栗文物館。

展覽開始後,每週六、日皆舉辦親子DIY活動,包含門神、斗方版畫印製、傳統糕粿製作、現場木雕示範表演、彩
繪番刀……等假日教育活動。同時亦配合「網形文化」主題展舉辦「網形文化專題講座」,由當年搶救出土文物的
中研院劉益昌教授主持。歡迎愛好木雕藝術的朋友們,蒞臨觀賞、交流,關於展覽的細節與活動也歡迎來電向木雕
博物館洽詢。(TEL:037-87600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autiamd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