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時報》在「嘿嘿嘿」總編輯王健壯領軍之下,已全面「嘿嘿嘿化」。日前刊出陳水扁「恐嚇」李前總統的消息,繼而又大肆報導陳總統「恐嚇」立法院長王金平。兩個「恐嚇」事件,不必用嚴格的《紐約時報》「新聞政策」的記者規範來查核,連起碼的查證、平衡報導也付之闕如;至少涉及的一造陳總統與另一造李前總統,中時都沒有求證。總統府強烈指控不實,而另一造王金平更是公開指出與「事實不符」及「誇張」。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jul/10/today-o3.htm

總統府要求中時道歉並更正,中時雖然在次日報面中依然拒不接受,不過再過一天,「恐嚇說」已偃旗息鼓、水過無痕,不再著一字。若真的鐵證如山,中時會一退三千里?

問題是,中時等「兩大報」為什麼把矛頭指向總統?原因不難索解,「禮券案」也好、「太百案」也好,真相已逐漸大白,非要攀附第一夫人,徒見泛藍政黨與藍調媒體聯手惡搞。「禮券案」的關鍵證人新光醫院副院長黃芳彥坦承收取李恆隆百萬禮券,儘管自言「作法不對」,卻沒有觸犯法律;因為黃芳彥不是公職人員。至於藍調媒體毫無根據地繼續編造,說這些禮券流向第一夫人,也老實說即使有,也沒有觸法,因為第一夫人至多是「善意第三者」,有什麼法律責任可言?

中時昨(九)日在三版上用頭題報導〈月底前將在官邸約談扁嫂〉云云,可知又是「嘿嘿嘿」再版。中時指稱「檢調將傳訊吳淑珍」,不是新聞,早在六月十五日即以頭版頭題報導,甚而放言「檢調在傳喚吳淑珍之後,禮券案就會偵結」。見報後,檢調單位馬上做出澄清,公開表示並無其事,有趣的是,中時一字不發,全不報導,好像自家新聞是真實不二。

從發展來看,檢調並沒有約談第一夫人的必要,那麼,非要把吳淑珍釘上十字架的中時,計將安出?中時既然可以把媒體公器當政治鬥爭工具,當然就可以無所不用其極,可以無視森嚴的法律程序,把「法治」當「民粹」來耍弄。中時一再發動「民調」攻勢,六月十九日赫然在目的是詢問受訪者:「您認為檢察官是否應該針對SOGO禮券案的來源約談吳淑珍?」這不只是把法庭搬上媒體公審,而且先認定吳淑珍「涉嫌」,然後用可以操控的「民調」任法官,做出結論。

先不必說中時的「民調」一向烏魯木齊的多,與事後結果相驗,常背道而馳,重點是,司法偵查的案件,能夠使出民意充當檢調的「指導員」?「約不約談」是靠證據、靠事實,絕不能靠民意。那麼,中時為什麼甘冒「媒體專業」與「法治」的大不韙?原因就是知道檢調「不見得」或「不會」或「沒有必要」約談,那麼中時的獨家不就證成「自作自受」?使出民調此一下策,不只是以輿論壓制檢調、脅迫檢調,同時是拉特定受訪者當啦啦隊,為自己炮製的「烏籠」新聞助威喝采。台灣的媒體之所以是「亂源」在此。

陳總統日前在國宴中特別介紹多明尼加總統費南德斯的博士論文是《輿論的罪行》,台灣的新聞不只是「輿論的罪行」,而是「罪行的輿論」,中時絕對是箇中翹楚,不是數一,也是數二。

(作者為《當代》雜誌總編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autiamd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