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偕通婚 「階」大歡喜
宜蘭縣加禮宛開山廟主委階水源的特殊姓氏,隱含族群融合意涵。(記者江志雄攝) |
〔記者江志雄/宜蘭報導〕宜蘭縣五結鄉民階水源的特殊姓氏,隱含族群融合意涵,其祖父是姓陳的漢人,祖母家族為姓偕的噶瑪蘭族,雙方通婚後,為孩子姓氏相持不下,經過協調各退一步,擷取陳與偕的部首而成為階,可能是全國獨一無二的姓氏。
宜蘭縣加禮宛開山廟主委階水源的特殊姓氏,隱含族群融合意涵。(記者江志雄攝) |
〔記者江志雄/宜蘭報導〕宜蘭縣五結鄉民階水源的特殊姓氏,隱含族群融合意涵,其祖父是姓陳的漢人,祖母家族為姓偕的噶瑪蘭族,雙方通婚後,為孩子姓氏相持不下,經過協調各退一步,擷取陳與偕的部首而成為階,可能是全國獨一無二的姓氏。
〔記者胡清暉/台北報導〕根據馬偕醫院輸血醫學研究室主任林媽利的「非原住民台灣人的基因結構」研究,在台灣,雖然只有一點五%血統純正的原住民,但其實有八十五%的閩南人、客家人有原住民血統(包括高山族、平埔族,以及菲律賓、印尼等東南亞島嶼族群)。
林媽利說,這項研究的結論就是,八十五%的台灣人帶有台灣原住民的血緣,也就是由平埔公、平埔嬤、唐山公、唐山嬤(唐山是指福建、廣東)、高山公、高山嬤及少數外國基因一起建構。
林媽利舉例,台獨大老彭明敏的父系祖先有原住民血統,母系則具有北方亞洲人的血統,且有客家血統,顯見許多台灣人經過不同族群的混合融合。
馬偕醫院林媽利醫師的「非原住民台灣人的基因結構」研究指出,台灣有八十五%的福佬人、客家人有原住民血統,亦即,大多數台灣人的血統,是由平埔公、平埔嬤、唐山公、唐山嬤、高山公、高山嬤及少數外國基因一起建構的。
林媽利的這項科學研究,完全顛覆了「漢人中心史觀」,以為台灣是純種漢人移民為主所構成的海島。為了併吞台灣,中國領導人一再宣稱,台灣人都是中國人,都是骨肉兄弟、手足兄弟。那些肉麻兮兮的說法,其實只是為了把台灣連結到中國,以利其在國際上推銷「台灣自古即屬於中國」的論調。
但,早在中國宣稱「台灣和中國其他省區一樣,同為中國各族人民所開拓所定居,延續著中華文化的傳統」之前,國民黨為了捏造「光復台灣」的神話,也曾刻意抹殺台灣的歷史真相。國民黨宣稱,「一部台灣史,可以說就是一部漢民族在台灣的開拓、經營和移民史,血濃於水是台灣與中國大陸一體關係的最佳寫照。」
由此可見,為了謊稱「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國共兩黨可謂有志一同。近年,許多台灣史的專家學者,已經從確鑿的史料和文物,更深一層地挖掘出台灣的歷史真相。根據那些新研究成果所建構的台灣圖像,凸顯了台灣人民在歷史發展中所形成的主體性,這跟國共兩黨為併吞台灣服務的台灣史是截然不同的。
如今,再加上基因研究的佐證,更足以徹底拆穿國共偽造的台灣史。林媽利指出,福佬人、客家人的基因結構多元且複雜,除了八十五%有原住民血統外,九十%以上還有中國東南沿海的越族血統,而從血緣關係樹分析,越族不是純北方漢人的後代,反倒與東南亞較相近。
這些人頭骨出土被帶回台大後,一直裝箱存放在台大的倉庫,回到史前館後才開箱,研究人員以專業手法細心的清理頭骨,接著建檔存放在「六星級」的儲藏室內。
■ 沈建德
阿扁提到馬父骨灰罈上「化獨漸統、全面振興中國」,統媒立即打扁護馬說,台灣人墓碑陳姓刻「穎川」,林姓「西河」比比皆是,都是統嗎?須知這很大一部分是因中國統治者把台灣原住民賜姓賜堂號(如上述之穎川、西河),寫在神主牌(公媽牌)後,原住民變成漢人,把台灣後代騙得團團轉。且舉兩例。
苗栗後龍新港社(道卡斯族)頭目貓老尉家的神主牌,記載清初降清賜姓劉,所以堂號是「彭城」,意即這家人的原鄉是中國彭城,不是苗栗後龍。還好這個神主牌是客家式,上面記了被賜姓的事實,比較不可能誤導。若照和佬神主牌的款式,只有「彭城」,還有「劉氏歷代祖先之神位」,不提賜姓之事,日久子孫必以為是來自中國,墓碑上必然刻著「彭城」而非「後龍」了。
■ 林媽利
從基因的結構上,台灣人分少數的台灣原住民及大多數的非原住民台灣人,台灣原住民在台灣島內經過幾千年長期的隔離,形成相似及一致的基因結構。非原住民的台灣人是由多個族群融合而形成,因此基因結構多樣及互異。我們共分析一百名非原住民台灣人的體染色體組織抗原、母系血緣及父系血緣,試著探討台灣人與周圍族群的關係,也就是與台灣原住民、東南亞島嶼族群(印尼、菲律賓)、中國的福建廣東及亞洲大陸的關係。這一百人中有十九人的近代祖先來自福建廣東,三人的祖父來自其他省份,沒外國祖先。
組織抗原及許多體染色體基因的研究,可從建構族群關係樹測定族群間親緣的遠近關係,可惜這關係樹看不清楚混血的情形。然而我們成功的比對了福建人與台灣人間共有組織抗原半套型的情形,發現台灣人的半套型基因有四十八%是來自福建,其他五十二%主要來自原住民、東南亞島嶼族群及少數的可能來自歐洲、日本、東北亞、印度及西藏。母系血緣是粒線體DNA的序列在複製時發生錯誤的複製(突變),新的突變傳下去形成新的母系血緣,母系血緣是經母親的卵子傳給女兒及兒子,再經由女兒的卵子傳到下一代,精子的粒線體並不進去受精卵,所以女性的粒線體DNA代表母系的血緣。Y染色體上DNA的突變形成父系血緣。母系血緣的研究遠較父系血緣多,所以母系血緣的型別多樣,讓台灣原住民的母系血緣可以很清楚的和亞洲大陸的血緣區分。
嚐盡百年孤寂 噶瑪蘭族復名
民國七十五年間,一位中年男子走進宜蘭縣立文化中心,向裡面編纂文獻的人說:「我叫偕萬來,我是噶瑪蘭人!」短短兩句話,頓時引起辦公室震撼。
噶瑪蘭人,一、兩百年來,一直被認為早已「漢化」殆盡。如今,有人彷彿從文獻裡走了出來,怎不教人驚訝。 昨天,行政院院會通過噶瑪蘭族為台灣原住民第十一族,行政院長游錫堃出席噶瑪蘭族復名茶會時,對長期受到欺壓埋沒的噶瑪蘭人道歉,並宣示,國家把你們的名字「還給你們」了。
噶瑪蘭族代表則演出象徵神聖的除瘟祭慶祝正名,並祈求國泰民安。
屏東縣萬巒鄉新厝村加匏朗平埔族人,十二日下午在祖靈仙姑祖廟前舉辦「仙姑祖祭」,但這之前,族人由仙姑、乩子、仙女領導,在公廟廣場向祖靈獻祭,祈求祖靈賜福。//中央社
|
屏東萬巒鄉新厝村加匏朗平埔族只剩下兩、三百人,每年元宵節舉辦祭典,緬懷祖先,並與祖靈歡度新年。族人稱呼祖靈為「仙姑祖」,具有通靈能力的「尪姨」已過世幾十年,祖靈沒有指定人選,五十八歲的潘新財在十七歲時被祖靈指定為「鸞生」,擔負祖靈與族人溝通管道,也負責祖靈祭的各項活動。
當地族人都知道一段傳說故事,「仙姑祖」是由一粒大蛋孵化出來,每次下雨都淋不到她,十六歲時有雲彩接她回天庭,才知道她是七仙女下凡。每次旱災時,族人到「仙姑祖廟」祈雨,都能如願。
面臨斷層 邵族「先生媽」 尋找接班人
〔自由時報記者陳鳳麗/魚池報導〕日月潭邵族最傳統特殊的「先生媽」(女性祭司 )原有7名,現只剩6人,且多數高齡或健康不佳,由於該職是終身無給職,讓很多人卻步,族人憂心後繼無人,正努力遊說,希望有人願意奉獻。
多數高齡或健康不佳
噶哈巫族 歡喜過「番仔年」
四庄‧噶哈巫 風雲再起
2007.03.10 林淳華/新社報導
■ 潘紀揚
自二○○二年起, 聯合國設立「原住民常設論壇」(UNPFII),此國際原住民「高峰會議」於每年五月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 在這論壇最高層次委員有八位國家官派席位,及八位世界各洲原住民代表席位。
這次選舉剛結束 (一月三十一日選票結果報告出爐),台灣有十三平埔族與原住民團體參加投票 (二十多團體有登記選舉名單)。本人為平埔Pazeh族,有十多年參與聯合國及國際原住民會議經驗,有亞洲原住民聯盟執委之職位,並受日本團體支持,上任為選舉委員會東亞區委員。
台灣平埔族人士已有多年參加聯合國原住民常設論壇(UNPFII) 及各項國際原住民會議,平埔族代表已有受到亞洲各國,與聯合國之認定為台灣原住民族,為何台灣政府仍然違反國際原住民人權標準,不願意認定平埔族群的存在?為何平埔族群仍然被排斥於政府與社會體制之外?
嘉義縣阿里山鄉里佳村有一株俗稱「野百合」的台灣原生種百合,最近一口氣開出八十朵花,花團錦簇好像有人將無數野百合花綁在一起,令人稱奇。//中央社
|
在阿里山鄉里佳村「穆斯谷也」開設民宿的莊秋華表示,三年前,他在自家的後山發現這株野百合,當時已經開了四十幾朵花,讓他感到非常新奇,於是小心翼翼地將它移植到自家庭院中。
去年,這株野百合總共開了一百一十五朵花,超出一般人對野百合開花極限的認知,因為野百合一株通常只開一、兩朵,如果一株開出五、六朵,就已經很罕見了,何況一口氣開了一百一十五朵,只可惜去年僅少數遊客與村民看過。
台、中葉芽阿拉伯芥 分家25萬年
族群比地理隔離早了23萬年
〔記者陳鳳麗/南投報導〕從台灣發現的模式植物「葉芽阿拉伯芥」的片段分子指紋(即DNA)結果,學者蔣鎮宇和許再文等人發現它與中國種不同,族群隔離至少廿五萬年,比兩國土地兩萬年前分離時間,早了廿三萬年!
全世界生物界中最重要的模式植物:阿拉伯芥屬植物,屬於十字花科,是一種小型會開花的野草,在台灣發現了兩物種,一為葉芽阿拉伯芥,另一為玉山阿拉伯芥,台灣是分布的最南界,地位十分重要,國立成功大學教授蔣鎮宇及特有生物保育中心副研究員許再文,日前首度在台灣發表正式報告,備受生物界矚目。
█ 沈建德
以前被歸入阿美族的撒奇萊雅(Sakizaya)族,照滿清的分類屬「生番」,今正名獨立為原住民第十三族,這事情可以和另一則新聞對照著看:中國政協主席宣佈將製作「台灣文獻史料」,證明台灣屬於中國,總計二二○冊,一億五千萬字,準備花錢編大謊言。事實上,我們只要了解台灣古今地名,就不會上「台灣屬於中國」的當。
台灣古地名可追溯到一六二四年荷據時代,當時台灣平地就住滿了平埔族二百多社,約三十萬人,照滿清的分類屬「熟番」。這些社名記在荷蘭的大員日記、巴達維亞城日記等。山地「生番」人口約二十萬。當時的「熟番」族名就成了當地的地名,例如雞籠Quimourije(基隆)、打狗Tancoia(高雄)、竹塹Pocael(新竹)、赤崁Chacam(台南)、斗六Talackbayen、半線Pansoa(彰化)、諸羅Tilaossen(嘉義)、阿猴Akauw(屏東)等七十七社,可是一七六四年前就漢化背祖,還好留下番地名,為在地住民的血統留下見證。
這些漢化後的番民自稱漢人,瞧不起拒絕漢化的同胞,學外來統治者的口氣,自以為漢,稱同胞為番,稱自己的居住地為庄,稱同胞的為番社、番子厝、番子埔、番子寮、番路、番婆崙、社頭、社皮、大社等等。這種「番」地名的地方,各縣市都有,如今加起來共超過一萬個。所以,只須把這萬多個「番」地名指出今之所在,把熟番正名,則中國謊言不攻自破。
陳總統(中)二十二日前往柳營奇美醫院探視台中市長胡志強。台南縣長蘇煥智(左)轉述,兩人見面後互相打氣加油,總統也向胡志強轉達總統夫人吳淑珍的關切之意。//中央社
|
陳總統說,當吳淑珍知道發生意外的日期與當年自己車禍同一天時,特別心有同感,特別要他來,代為轉達慰問之意。
國立東華大學教授兼民族學院院長童春發,是排灣族原住民,教育部長杜正勝延聘他為國語推行委員會主任委員,對學養豐富的他寄以厚望。//中央社
|
童春發說,教育部國語會有很多閒置待決議事項,最複雜是停頓十年的閩南語羅馬字拚音系統爭議,他從自己學習閩南語的角度出發,深知學語言不宜兩種拼音並行,終於日前把閩南語拼音系統定於一尊,採取羅馬字拼音方案。
另外,他表示,國中小學常用字詞整理閒置八年後,最近重新開始蒐集整理,字辭典編修、教育部版閩南語鄉土語言教材編撰、閩南語教學卡通影音版教材、原住民與外來語關係專案研究等許多工作也都重新起步。
去年澳洲考古學者彼德‧貝爾伍德 (PeterBellwood)教授在台東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發表「巴丹島考古與南島語族遷移自臺灣說」專題演說,包括史前館長臧振華等國內知名學者,也認為台灣和南島語族密不可分。
為了找出證據,國科會去年成立了「南島民族的分類與擴散: 人類學、考古學、遺傳學、語言學的整合研究」跨領域研究計畫,由中央研究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李壬癸主持。
語言學研究台灣南島語言的內部與對外關係,由李壬癸負責;遺傳學是從粒線體DNA、Y染色體及古代DNA的研究看台灣族群的過去與現在,由在台灣以輸血醫學聞名的林媽利醫師負責;考古學部分,從考古證據研究南島語族起源與擴散問題研究,由史前館長臧振華主持;人類學部份,由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黃應貴主持。
臧振華表示,南島民族有兩億七千萬人口,廣泛分佈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島上,有關這個民族的語言、文化和社會發展,一直是國際學術界最重要的課題之ㄧ。
將從考古中找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