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二十八日電)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今天在中研院「華人社會的衛生史─從傳統到現代」研究成果發表會中玩笑地表示,都市化的結果使水溝的水由清徹到有浮油,連瘧蚊都活不了,所以瘧疾也就獲得控制;不過,他強調環境衛生、生態和都市化的污染值得大家深思。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梁其姿今天以這個主題報告第一階段 (91年到93年 )的研究成果。她在分析「殖民醫學研究與衛生制度在台灣的建立與影響」時指出,1920年到30年日本殖民政府在台灣東部移民農村實施的防瘧計畫失敗,但後來在西部都會地區控制瘧疾卻成功。
李遠哲聽到這段分析時向梁其姿開玩笑的說,如果去問一隻蚊子,為何瘧疾會獲得控制,那個蚊子可能會說,因為台灣的環境污染太嚴重,連生存的空間都沒了,所以瘧疾才獲得控制。
李遠哲有感而發指出,他小時候得過瘧疾,因為小時玩球,球不小心落在水溝,看到水溝水很清徹,後來水溝變得很髒,民國58年台灣逐漸都市化後,水溝的水逐漸有浮油,連水中生物都無法生存了。
台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劉士永解釋,其實台灣的瘧疾防治調查早在1922年日治時代開始,後來1924年隨著嘉南大圳開發,並配合檢驗方法和科技的進步,逐漸了解瘧蚊生態,到1928年日本人又做矮小瘧蚊的生態調查,有了這些紮實的知識為基礎,才是後來瘧疾獲得控制的原因。
此外,國民政府在1950年代初期延續了日治時期防瘧站的制度,到了1956年瘧疾病例已經降到 437例,不再是台灣的十大死因之一。
以下是台灣淪入國民黨魔爪後, 僅僅兩年整個花費五十年辛苦建立的防疫系統毀於一旦的情形
媽祖託夢黑米救瘧疾 彰化慈雲寺供奉11粒黑米感念
2005/01/30 12:50

 記者尤宏源/彰化報導

彰化大村鄉的慈雲寺除了供奉神像之外,還供奉11粒黑米,據廟方表示,民國36年,全台出現瘧疾傳染病,廟方所供奉的觀音媽祖向信眾託夢,表示在廟埕會挖到黑米,可以拿來治病,信眾吃了以後果真治好了病,廟方感念媽祖,特別保留這11粒超過半世紀的黑米。

慈雲寺的舍利塔供奉的不是舍利子,而是黑米,別小看這11粒黑米,它可是廟裡的鎮寺之寶。廟方人員王金全表示,黑米典故來自於民國36年,當時台灣出現嚴重的瘧疾疾情,而廟裡所供奉的觀音媽祖向信徒託夢,廟埕將顯現黑米救世人,信徒半信半疑試挖,果然挖出黑米。從當時所留下來的照片可以看見,不少人聚集在廟前挖米,為了感謝神明的救命,有人留下黑米送給廟方,成為廟裡珍寶,也吸引民眾前來觀看。

到底是不是因為黑米治癒瘧疾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民眾對神明的虔誠信仰不會隨著時間改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autiamd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