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O 大港口事件

大港口事件又稱「林東涯事件」和「奇密事件」。

清代「月摺檔」記載:馬腰兵(馬耀珥炳Mayaw ‘eping)等頭目主謀戕害通事,或通事遇山番被戕。

伊能嘉矩在《台灣番政志》和《台灣文化志》將此事件肇因歸於:吳光亮欲開闢水尾通至大港口之道路,奇密社不肯,殺總通事林東涯,屬叛變行為。

口述歷史:戰後對此事的記載則由伊能氏之說加以粉飾李來旺校長的口述歷史,針對地點、時間、對象完整的呈現歷史原貌,並將林東涯對此事件的影響力加深。現今多數對「大港口事件」的敘述多採用李校長的版本。本網站對此事件的過程即採用此版本。

清光緒3年(1877)7月,納納社(dafdaf)部落頭目馬耀珥炳(Mayaw ‘eping)派青年為抬轎赴瑞穗開會,柯福歐(Kafo’ok)等人,殺死通事死林東涯,部落群起對抗清兵。清廷採懷柔政策,請居民返家居住,並在納納社西邊(現靜埔國校操場西邊),興建營房, 宴請165名青年,趁他們酒酣耳熱之時,殺害這些壯丁,僅5人脫逃,該部落四處逃逸。

 

O 大港口事件緣由

1. 大量徵役當地阿美族青壯年、稅賦過重

牡丹事件之後,清廷採用總理船政大臣兼辦理台灣海防事務沈葆楨的建議,決定「開山撫番」。沈葆楨所謂的「開山」,是要廢除漢人入後山的禁令,有計畫的移墾漢民,開發山區,擴大漢族所據地域,促進全島開發。「撫番」是要促進原住民漢化,達到實質統轄台灣的目的。

北中南三路的建設同時進行,其中北路和南路陸續在1874年完工,1875~1876年中路(彰化的林圮埔~璞石閣)由吳光亮主持,完工後著手開闢水尾~大港口間的道路。兵員伙食、營房建築、築路工程等工程均悉數由阿美族供應或服勞役,同年的5月下旬,大港口遭逢大颱風,碉堡的營建和災後的重建,被認為過度壓榨勞力,除此之外抽嚴苛稅賦。

2. 軍屯政策對土地侵奪

站在原住民的角度而言,保衛祖先所留下的土地,已構成戰事的理由。加上當年5月的風災過後,原先碉堡的建設和災後重建的工作,使得阿美族豐年祭無法進行,港口阿美人的生活秩序被打亂。

3. 藉故騷擾百姓、調戲婦女

林東涯除有正室之外另納5位阿美族婦女為妾,部屬性生活需求也直接侵害族人年輕夫婦的關係以及未婚青年男女的婚姻權益。林東涯每次要洽公或辦理私事均命那那社青年輪流為他和同行的人員抬轎。

 

O 大港口事件歷程

清光緒3年(1877)7月,林東涯受命赴瑞穗開會,囑咐納納社(dafdaf)部落頭目馬耀珥炳(Mayaw ‘eping)派青年為他抬轎赴會,柯福歐(Kafo’ok)等人,出發到出事地點不斷歌唱,並有意無意將轎桿撞上羊腸小徑的峭壁,最後走到路邊的岩壁,放下林東涯,用抬轎ㄉ桿棒挾死,然後丟下溪水,大頭目馬耀珥炳得知即召集全部落商討抵禦清兵的對策。
當年8月,清兵請Kakacawan(今長濱鄉)等地之平埔族協助清兵討伐納納部落,但平埔族礙於鄰居情面均虛以為蛇,肆應故事。清兵被當地部落青年打敗,後來,徵調援軍,不幸柯福歐在戰役捐軀。頭目在部落召開緊急會議,呈現備戰狀態,清兵自知在山地與阿美族作戰,比較吃虧,決定實施懷柔政策。
12月飢寒交迫的社民,歸心似箭,不疑有詐,下山後稍事整頓家園,吳光亮不定期不定數雇用納納社的青年擔負重要差事,事後清兵均照實支付報酬,甚至尚有額外酒賞。吳光亮甚至在納納社西邊(現靜埔國校操場西邊),加緊興建天井式茅草竹牆營房,聲稱此為尚未建妥房屋的納納社民而建。營房四周掘有寬度,人不能一躍而過,深度約8尺。最後一次公差,吳光亮囑咐馬耀珥炳派165名青年再赴台東搬運米或但要等補給物質,清兵趁納納社青年往返時間,在營房四周架好能用的所有槍枝和火藥爆炸物,四周壕溝和圍牆修飾妥當,留下僅容單人進出的小門。
光緒4年(1878)1月27日是青年們交差的日子,路經Kakacawan時,平埔族友人曾警告青年卸下荷物後立即離開現場。納納社青年不疑有他,下午點進入會場,約3點,大家酒酣耳熱,酒醉飯飽之際,四周槍砲向天井中央發射,阿美族壯丁應聲倒下,清兵建現場已無呼吸現象將所謂新營房焚燒,五名負傷但仍可行動的倖存者,趁黑夜逃跑。
事後,納納社頭目馬耀珥炳及其他部落幹部被活活虐待致死,社民四處逃匿。馬耀珥炳臨終前曾說到受「大巴塱(tafalong)青年援助」。大巴塱頭目伊尼赫(Inih)辯稱2公里外的沙荖(Sado)所為,事後請該部落人口疏散到山上,將該部落屋舍、家畜焚燬以應付清兵要求。清兵事後還賞賜大巴塱部落並指導該地區部落種植水稻。

O 相關歷史事件

1. 烏漏社事件

光緒3年(1877)七月,烏漏社原住民擊殺通事,大巴塱、馬太鞍、大港口等社加入烏漏社與吳光亮對抗。七月二十九日,吳光忠率隊攻大港口,敗走加走灣,越過海岸脈逃回璞石閣,九月十九日,再增兵進討,又出師不利敗北。吳統領大怒,募集平埔族壯丁,親自進剿,攻克納納、阿棉兩社,原住民死傷慘重,吳光亮獲朝廷賞穿黃馬褂。因而,吳氏自祖父輩起,三代人都是官拜一品大員。

O 事件相關部落

1. 阿棉社(Amisan) 今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

2. 納納社(Lavlav) 今花蓮縣豐濱鄉靜浦村

3. 奇密社 今花蓮縣豐濱鄉奇美村,引發此事件的部落。

 

O 大港口事件相關人物

柯福歐(Kafo’ok) 出生於奇美部落東面山區的獨立戶,是部落裡健壯的勇士。事件爆發,乃是Kafo’ok和其他部落青年為林東涯抬轎過程中,殺害林東涯,爆發此事件,在抗清戰役中,其抗清過程十分勇猛,帶動族人的士氣,不幸在石雨傘附近中彈身亡,阿美族人在此事件,失敗。(李來旺教授口述)
馬耀珥炳(Mayaw ‘eping) 當時部落裡的頭目。

O 大港口事件的影響

港口附近的阿美族遷徙 大港口事件失敗後,該部落族人四處逃逸,投靠鄰近部落,或逃到山區使得阿每人的分佈更擴散,加以後來種植水稻,因為該區可種植水稻的良田有限,促使阿美人遷徙以找到更合適的地方。
阿美族人開始種稻 事件結束後,清廷賜給大巴塱部落水稻,並提供工具以及教授他們種植水稻,阿美人的主食由小米,轉換為水稻。



西元一八七七年,清光緒三年八月,洄瀾(花蓮縣)貓公(豐濱鄉)吉浦巒(大港口)地區的阿棉社與納納社的阿美族原住民就在現今的港口遺址附近,反抗駐守當地的清軍,雙方交戰數月、死傷慘重,此即是大港口事件,又叫做奇美事件或是奇密事件,用人名又稱做林東捱事件

這個事件發生的地點分散在奇美、靜普及港口,當時最主要的人就居住港口這裡,也就是現今台十一線拓寬工程七十五公里處及附近地區。當時,部落長老決定怎樣與清國政府彼此之間妥協、作戰,然而最終仍在清兵統領吳光亮的誘騙之下,阿美族精英壯年一百多人受邀參加和解飯局,但卻在飯足酒酣之際,全部慘遭殺害。大港口事件一方面造成當時港口阿美族壯年精英的盡失,另一方面也使得阿美族人離開原來的居住地

當地的阿美族認為,事件發生的原因是清軍過度動用族人勞力,因而導致戰爭的發生。事件結束後,當地的阿美族離開他們的祖居地吉浦巒,大量遷移到別的地方,原本人口稠密的部落迅速凋零,而清朝駐軍也在光緒六年撤離大港口,只在花東縱谷的瑞穗鄉留下一座昭忠祠,祭祀死難的士兵。



圖▲部落代表(許金木頭目)談大港口事件回顧
清朝末年開山撫番政策裡面,清兵統領吳光亮為了積極打通後山的通路,清兵入駐後山大港口,與「奇美社」(今納納(靜浦)阿美族人)發生嚴重衝突。清兵以九支部隊五千名以上的兵力,對部落進行大規模的殺戮,以鎮壓當地住民的反抗。
 這段慘痛的歷史,在原住民的心中烙下難以磨滅的傷痕。而這類原住民族慘痛的歷史事件,還有許多。然而在台灣歷史的記載中,多未以原住民的觀點來看待這些事件,因而許多史實被湮沒、歪曲。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為還原原住民部落歷史真相,以免先人史蹟遭日久湮埋,或被曲解,因而將多項原住民部落重大歷史事件經公開招標委託研究。其中「大港口事件」的研究,委託台灣原住民文教基金會承辦。目前已有了初步的成果。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於七月十四日假花蓮縣豐濱鄉港口國小召開期中評鑑暨「港口事件」部落座談會。會議由原住民族委員會教育文化處汪處長主持。會議開始,首先由許金木頭目舉行祈福儀式,以慰在「大港口之事件中犧牲的阿美族先人」。 會中並由當地長老及文史工作者對「大港口事件」作口述,並陳述此一事件對部落的影響。
 會中並邀請多位學者擔任評鑑工作,包括慈濟大學人類研究所許木柱老師、中央研究院劉益昌老師、許雪姬老師、及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林賢豐委員、高德生委員、教育文化處林育芳副處長、章賢生科長等。
 參與審查的學者專家均十分肯定此一研究計畫的意義。在會中,同時劉益昌老師指出,台灣歷史的記述往往忽略台灣原住民存在的事實,因此建議再加強部落原形、歷史面、長老口傳及人類學觀點的研究;並建議根據史實增加敘述開山過程中原住民的反應,國家與部落關係,以及對國際情勢的影響。林賢豐委員則表示,要以在地人的觀點找出事實的真相。
圖
▲主祭許金木頭目與來賓就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autiamding 的頭像
    liautiamding

    liautiamding

    liautiamd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