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
孔子

Thinkers prepare the revolution and bandits carry it out.
Mariano Azuela (1873-1952)

「中國人民的下一場革命不需要思想家策劃, 而且強盜已開始行動」
章家敦(Gordon G. Chang)


吉尼係數(Gini coefficient)是評估所得分配均勻程度的常用指標。在絕大部分的情況下,吉尼係數越大,表示分配越不平均。雖然在理論與應用上,吉尼係數有其盲點與侷限性,但對於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比較研究而言,它仍不失為有效、易用的工具。因此,世界銀行、聯合國、UNU-World Institute for Development Economics Research(UNU-WIDER)等機構持續地使用這項指標來追蹤研究各國的所得分配。而我國行政院主計處雖然長期以來主要採行將全國家戶五等分、十等分的方式來分析國內所得分配,還是會在跨國比較的部分納入吉尼係數這一項。

 

維基百科上有一幅「 以國家作為劃分單位的吉尼係數區段劃分圖」。在那張世界地圖上,台灣因「缺乏資料」而以灰色表示。我按照行政院主計處的2006年統計(0.339)為台灣補上了顏色,順便根據UNU-WIDER World Income Inequality Database (WIID)的中國2004年資料(0.469)把中國從0.40-0.44那一級向上提升到重症區(上圖)。我並未查考其它國家的最新數據,除了在地圖上美國以外:美國的吉尼係數在2006年已達0.470,跟中國一樣升級到了紅色系俱「樂」部。


鍍金鑲鑽的不定時炸彈與傳說中的東方明珠

修正中國的數據誠屬必要:今年8月8日,新華社引述官方統計報導,中國的吉尼係數已高達 0.473。研究當代中國的學者多認為,中國官方統計品質欠佳,常常有報喜不報憂的傾向,而即使中央政府統計部門按部就班、實事求是,也難敵地方政府因刻意或疏慢而使上報數字失真的惡習。就此觀之,中國官方所公布的吉尼係數低估實際狀況的可能性比高估來得大。有些人也因此推測,中國的吉尼係數早已超過0.5這個警戒值。。

對統計工作陌生的人若看到WIID所提供的相關資料,可能會昏倒。關於中國,該資料庫收集了來自不同調查與研究的數值,並且註明其來源與可靠性的等級。我排除了等級三的數據後,只剩來自5項研究的8個全國性數值,再從中篩選、歸納後畫出兩條數列線,結果這兩條線的差異非常大。不過,那兩條線在本世紀初非常接近,顯示在2002至2003年時,已達0.45的水準。(附帶一提:我國主計處的統計品質大多被評為最佳等級)

行政院主計處依據世界銀行的資料庫來取得中國吉尼係數值。由主計處的資料所畫出的統計線介於我先前所畫的兩條線之間,而且也與那兩條線在本世紀初非常靠近。經過評估後,我採用主計處的資料來畫出中國吉尼係數的數列線,並附上台灣與香港的資料以資進一步比較(中國統計並不包括香港在內)。

事實上,不論採用哪一組中國吉尼係數資料,我們都可作出同樣的結論:其一,中國實施經濟開放改革後,在四分之一個世紀期間,已從所得分配尚稱平均的社會轉變成分配嚴重不均的國度;其二,現在, 中國的吉尼係數已略超過美國並接近警戒值。毛澤東當年「超英趕美」的夢想很諷刺地在共產主義所主張消彌的貧富差距上被達成。

說到中國當前的貧富不均,有些人會直接想到快速發展的沿海城市與內陸農村之間的落差。的確,在都市與農村之間、沿海與內陸之間、東部與西部之間,經濟發展程度的差異越拉越大。不過,根據許多研究,即使把中國人口分成都市、農村兩類來考察,兩組人口各自的吉尼係數也都出現大幅增長。

上圖根據兩項研究Chotikapanich et al 2005, The China Quarterly, (154): 221- 253.] cssheader=[bos] cssbody=[bosB] fade=[on]" href="http://blog.roodo.com/elysii//" target="_blank">Khan and Riskin 1998)把中國都市與農村的吉尼係數以四條數列線表示。由於取樣方式不同,兩項研究對於1988-1994年間的變化之計算結果大相逕庭。存同去異後,我們大致可以推論,在中國經濟改革後的最初十五年之間,農村所得分配不均的程度大幅提升(至少0.1),而在1991-2003年間, 都市所得分配不均的增長速度(0.16)比先前農村的變化嚴重許多

在中國亮麗(其實已趨緩)的經濟成長數字背後,所得分配不均的陰影不但揮之不去,而且日益暗沈。鄧小平在改革初期那句「先讓一部份人富起來」的口號雖然使數以百萬計的中國人發大財,可是大多數中國人所面對的卻是少數人富得越來越快。

由之而來的相對剝奪感如果只是停留在心理層次,那也就罷了;然而,當不平之心、資源競奪、幹部貪污相互作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抗爭與衝突在中國各地上演,使得中共右手武力鎮壓,左手搖著「和諧社會」大旗搧風滅火(有用嗎),以期避免中南海的終極噩夢:越來越有階級鬥爭架勢的社會事件演成無法收拾的政治革命。

已在警戒線附近的所得分配不均是否會在可見的未來在中國吹響大崩潰的號角?香港的狀況似乎給了個否定的答案。從中英協定到九七大限,先前已稍微降低的吉尼係數呈V形反轉而快速成長,並在香港被歸還給中國的前夕突破了警戒線。直到本世紀初,情況雖未惡化,但也未有改善。香港至今未因此發生動亂,沒錯;但是,誰都知道,不論從什麼角度看,香港與其新東家兩者幾乎無法類比。別的不說,光是全中國生活在貧窮線以下的人數就是香港全部人口的好幾倍。中國社會是否抱著一顆鍍金鑲鑽的不定時炸彈?會不會、或何時會引爆?其周邊鄰國在旁觀之餘恐怕不免會額冒冷汗。


台灣、媒體、網路

在政、經方面與中國保持距離的台灣,情況顯然穩定得多了。雖然剛進入二十一世紀時,台灣之吉尼係數突然一度向上彈升,但隨後卻又呈下跌走勢。這並不是說,台灣貧富差距問題出現明顯改善。目前台灣雖又回到黃色群組的最輕等級(與加拿大相同),但離北歐或日本的水準還差一大截。整體而言,吉尼係數與其它統計方式所呈現出來的圖像都告訴我們, 分配不均在台灣依然是個有待處理的問題,但至少,目前基本上仍維持在過去四分之一世紀以來的軌跡趨勢上發展,而且,其程度絕非像許多媒體所一再形容的那樣誇張

偏好呈現奇觀的台灣媒體本身就是個奇觀。許多媒體人在戒嚴時代專門幫政府歌功頌德,因而被戲稱為「歌德派」。當年,他們總把台灣社會講得光明燦爛,而將中國情況描述得一片「魔影幢幢」(1970年代反共電視影集《寒流》主題曲用語)。自從陳水扁當總統以後,這些媒體人及其徒子徒孫則完全轉了一百八十度,這回兒,他們一面將台灣形容得民不聊生、向下沈淪,一面吹捧著中國的繁榮進步、情勢大好。

生活在台灣的人若環顧周遭、理性思考,不難辨識媒體所呈現的台灣到底有幾分真實、幾分虛假。至於在海峽彼岸的中國,雖然不少台灣人曾經往訪或在當地僑居,但由於中國遼闊且複雜,人即使身處其中,也極不易認清其全般真貌。由於意識型態作祟或不夠敬業,台灣媒體往往避重就輕、甚至挪用本身就缺乏新聞自由的中國媒體所作的報導,不僅未對閱聽人提供足夠的重要資訊,甚至往往誤導之。從黑米網站上的透視中國群組之興旺程度,可見當今網路世界有許多年輕人完全繞過台灣傳統媒體的壟斷,積極尋找更真實的資料與論述,希望認識在層層謊言包覆底下的那個真實中國。

台灣媒體雖兼享有語言與地利之便,其在中國報導方面的整體表現卻遠不如歐美日諸國bigburger兄日前向我推薦NHK所製作的激流中國系列報導,並熱心地告訴我,在鯨魚影音網可以看到這幾部被中國力圖封殺於境外的紀錄片,而曾韋禎兄也在其部落格上為文介紹,並將已公開播送的六集之網址連結整理成目錄。

在感謝之餘,我思忖道:不令人驚訝地,台灣多數傾向統派的媒體對《激流中國》視若無睹;不令人驚訝地,網路再度替被傳統媒體封殺或邊緣化的重要資訊提供了通路;不令人驚訝地,在浩瀚無垠的網路世界中,屬於Web 2.0時代的新人類們利用部落格與社會書籤同時扮演淘金者、煉金者、鑄造者的角色,標示出值得注意的資料,並隨即著手於意義再生產的工作;而有朝一日,傳統媒體的滿州大人們將會驚訝地發現,自己所驕傲地擁有的巍峨城堡因地基流失而即將傾垮。屆時,我們將不會驚訝於他們的錯誤與錯愕。

也許,此刻,在地球的某個角落,有位像 John Forbes Nash 般的天才正在構思一項關於資訊、通路與權力的評量指標,一個適合計算專制政權或寡頭媒體之餘命的衡量工具...



相關網站:


延伸閱讀 1:


延伸閱讀 2:

 


by 慕容理深
update: 2007.11.15 08:47:14
歡迎轉載轉寄(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autiamd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