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4/13       大聲喊出你的傳統名字 

漢人朋友常說一句話:「行不改名,坐不改姓」,說這是他們的傳統觀念,絕不能違逆。同樣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生活的原住民,為什麼在「名字」這件事上,卻是誰來統治我們,我們就改成他們的名字,無論是清領時期、日治或國府時代,乃至西洋宗教進入部落,我們被稱呼的名字都是「別人給的」名字,而不是傳承千年、與生俱來的傳統名字。即使到今日,姓名條例已經通過了10年,原住民回復傳統名字的人數還是相當有限,許多人仍堅持用與本族、部落或家族無關的「漢名漢姓」,這難道是預言台灣尊重多元族群、多元文化的理想難以實踐?

民國84年立法院通過了姓名條例修正案,賦予原住民回復傳統名字的權利,多位原住民立委參與了這項法案的修法,並肯定這是保障原住民姓名權的偉大法案,並認為如此將可「兼顧原住民姓名權實際需求與維護傳統文化功能」。這個理想,後來在一群推動復名運動的朋友共同努力下,到今年的4月底止,終於突破了千人。雖然只佔了全國原住民總人口數的千分之2,但是1千多位族人朋友能夠在一片擁護「漢名漢姓」的台灣社會中,承受他人異樣的眼光,勇敢的秀出自己的原名,讓傳承千年的名字重新找到詮釋文化和歷史的機會,應該給他們掌聲鼓勵。

終於破千人回復原名

去復名的1043人當中,有老人、有婦女、有工人,還有帶著新生兒全家一起復名的家人,他們體認了只有回復名字,才能傳承文化、只有回復原名,才能展現主體性,族人朋友不畏漢人異樣眼光,也不畏戶政單位的刁難,通過這一步,族人更清楚什麼是民族尊嚴,什麼是有自信,什麼是「自主」。今天,這1千餘人,大聲的喊出了自己的傳統名字,他們說:「不要怕,你們也可以」。

原住民因文化、語言與漢人不同,加上教育、經濟等處於台灣社會的結構性弱勢地位,因此,長久以來使用漢名漢姓,就是希望早日融入漢人的社會,族人身在漢人的社會中,除了祈求能夠安身立命,安穩度日外,最好也不要被認出是「原住民」,因此,「復名」是每個族人生命中的重大挑戰。

立法院的原住民立委,他們是原住民菁英中的菁英,其意見受到主流社會的高度重視,所受的社會壓力最小,不用擔心找不到工作申請不到信用卡。他們在部落是「喊水會結凍」,比部落領袖還要偉大的人物,可以說每個原住民立法委員都是統領數百個部落的超級大頭目。但是,他們沒有與原住民可連結的名字,他們的名字每天出現在報紙、電視上,但是卻沒有人喊得出他的原名。歷屆的原住民立委當中,除了前立委馬賴˙古麥、巴燕˙達魯、瓦歷斯˙貝林外,目前10位立委都還是「3個字」的漢名漢姓。

期待原民立委帶頭改

我們很羨慕維吾爾族有「吾爾開希」,因為當他出現在媒體時會說:「我是吾爾開希」;我們也很羨慕蒙古族有「斯琴高娃」,他讓自己的族群名字放光。如果原住民立委回復傳統名字,將像維吾爾族的「吾爾開希」和蒙古族的「斯琴高娃」一樣,讓漢族佔多數的台灣社會也能習慣非漢族的名字,原住民在台灣這塊土地會像螢火蟲一樣照亮黑夜。

原住民復名運動破千人,但點滴不能滋潤大地,我們期望,原住民立委作為族人所信賴的政治菁英,能夠做復名的表率,作未來復名的2千人、1萬人,甚至原住民46萬人的標竿,未來每一個原住民名字後面美麗的故事,將會被看見,成為台灣社會所有成員共同的資產,原住民更能挺直站立大聲說:「身為原住民,我很驕傲」。

作者:
馬躍˙比吼(mayaw biho)為紀錄片工作者
舞賽˙古拉斯(wsay kolas)為廣播電台主持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autiamd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