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第一才子呂赫若 體悟文學苦難的道路

(中央社記者陳蓉二十八日電)在學術界開始探尋日本時代台灣文學前輩時,呂赫若被尊為「台灣第一才子」,這位一生為理想而努力的文學家,最後因投身武裝行動而陷入殉道的悲劇中。

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陳萬益指出,從文學發現吳新榮日記,開啟了對日本時代台灣文學的研究,之後呂赫若等人文學作品陸續出現,證明早在日本統治時期,台灣就已養成了這些優秀藝術、文學家。

但對呂赫若家屬來說,長期壓抑苦難的歲月,讓他們對是否要公開呂赫若日記而有不同意見;在次子呂芳雄和家人心中,多年來在父親「才子」的光環下,父親走過他的人生,但卻留給家屬寒冷又黑暗「冬夜」般的生活。

呂芳雄不否認,這次要推出「呂赫若日記」,家屬中有不同的聲音,當年因害怕白色恐佈而銷毀所有呂赫若其他日記,會留下這唯一一本,是因其中記載子女的出生年月日。

這本日記對家屬是最珍貴的,家屬希望藉由這本日記推出,能讓後代世人了解呂赫若其人其事;國家文學館也期盼,讓這些文學作品見證填補台灣歷史的空白,也為文學作傳承。

呂赫若本名呂石堆,一九一四年﹙大正三年)出生在豐原潭子鄉栗林村,是小地主家的二兒子。十五歲考上台中師範學校。第二年,時值世界性經濟大恐慌,普羅大眾過著物質缺乏的生活,知識份子開始左傾,仍在就學的呂赫若深受影響。

自師範畢業後,呂赫若被分發到新竹峨嵋國小任教,因語言不通,轉調南投營盤國小,也在這個時候開始寫作生涯。

他的處女作「牛車」,一九三五年在日本「文學評論」發表。他以二十二歲的年紀,創作其他文學家必須歷練到三、四十歲,才能寫出的社會主義小說,呂赫若被視為文學天才。

後來他採用「呂赫若」為筆名,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擷取他敬佩的左翼作家─朝鮮作家張「赫」宙。一種是他希望自己能夠赫赫有名。

至於呂赫若的文學歷程可分四個階段,從處女作到四年後負笈東京,是第一階段。第二階段是二十六歲時,到東京入武藏野音樂學校聲樂科,當時他參加歌劇演出,也創作作品「季節圖鑑」及「藍衣少女」等。

第三階段是自日本返台,創作手法更圓熟,作品如「風水」、「清秋」等;第四階段是終戰後,呂赫若嘗試以中文寫作,完成「月光光」、「冬夜」。

之後,呂赫若走上革命的不歸路。學者認為,總結他一生創作,以反封建、控訴日本時代的社會經濟結構和家庭組織的病態為主,同時對女性題材有深入的創見。

日本時代,呂赫若忍受異族統治,用寫作表達不滿。但之後仍是異族的國民黨政府的腐敗更讓他不能忍受,在對「祖國」幻滅,二二八事件後,受當時建中校長,也是「台灣民主自治同盟」盟員陳文彬影響,加入左翼行列。

一九五一年,白色恐怖時期,他投身武裝行動,陷入殉道的悲劇命運,最後死在台北石碇鹿窟武裝基地,得年三十八。據說呂赫若是被毒蛇咬死的。

「文學終究是苦難的道路,是和夢想戰鬥的道路」,呂赫若的日記中寫下這段話,將他的理想和文學繼續傳遞給後代讀者。

12/28/2004 10:37:21 P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autiamding 的頭像
    liautiamding

    liautiamding

    liautiamd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