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8月,立法院加開臨時會,會中完成具歷史意義的憲改工程─ ─三讀通過「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部分條文修正案」 ,立法委員自第七屆開始,「席次減半為113席」及施行「單一選區兩票制」。
一、選制改革之初衷:提昇國會問政品質,創造兩黨政治發展環境
回顧國會改革初衷,不外乎是要回應社會各界期待,提昇國會問政品質 ,創造一個有利於兩黨政治發展環境。
二、政黨實力消長:新制度對民進黨不利
鄰近台灣的日本,其國會改革經驗與台灣類似。為改善金權政治 、派閥政治、選區定額不均衡(票票不等值)、議員忙於選區服務 ,以換取政治獻金和選票支持等問題,日本由原來的 「大選區單記不可讓渡制」改為「並立制單一選區兩票制」。
日本第一次實施新選制的選舉結果明顯有利於大黨,且未達到改善金權 政治之目的。
不同的是,在制度上日本微幅調整總席次(由511席降為500席),而台灣減半總席次;「政黨比例名額」的配置,台灣只占三成,低於日本的四成。
台灣單一選區制度的設計,立委113席中,各地區域立委席次占73席,由政黨提名的全國不分區及僑選席次共34席,原住民席次6席。
假設在政治版圖沒有大幅變化,以及藍綠陣營未分裂(一對一對決 )的兩個前提之下,其實,新制度對國民黨的選情較為有利。換言之,新選制除了不利小黨發展外,對民進黨而言大為不利。
(一)民進黨劣勢一:輸在起跑點上
憲法增修修文第四條明訂每縣市至少保障一位立委的名額 ,有六個縣市(嘉義市、花蓮縣、台東縣、澎湖縣、金門縣及連江縣 )因人口過少被保障一席,而放大其在國會中的席次影響力 。除嘉義市外,其他縣市明顯對國民黨較有利。單一選區的選區劃分 ,使民進黨輸在起跑點上。若民進黨要使總席次在全國過半 ,在其他縣市可能需要超過 55%以上的得票率。
(二)民進黨劣勢二:可能無法再分配到較多的席次
在北藍南綠的優勢結構下,如果國民黨能夠維持在北部的微幅過半優勢 ,在單一選區後,其席次比例將比舊選制提高,反觀民進黨可能無法再 分配到較多的席次。
三、國會面臨一黨獨大之政治發展
單一選區兩票制不僅對國民黨的選情較為有利,甚至有可能形成一黨獨大的體系。這樣的發展不但與推動國會改革之初衷相違背,更可能讓民主政治開倒 車,不免讓人憂心忡忡。
由於立法院的議事規則採多數決制,只要獲得最多席次的大黨 ,在現有體制下即享有立法院全部的權力,並可仗著人多,杯葛預算 、杯葛法案,仗著人多,通過圖利一黨或特定政治團體的錢坑法案。
為避免國會朝向一黨獨大的體制發展,並制衡多數黨獨享權力 ,達成民主政治的國會改革初衷,創造一個有利兩黨政治發展環境,一月十二日的立委選舉,懇請大家將第二張政黨票投給「五號 ,民主進步黨」!
請幫忙轉寄給您的親友們,
如一再重複收到,表示您人氣太旺!
請多多包涵!
◎ 有關民主進步黨選舉的詳細資訊,您都可以在民主進步黨選舉部落格「守護台灣,幸福進行」(http://safeguardtaiwan.blogspot .com/)中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