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多音交響的語言景觀

■ 張學謙

在藍綠對決的政治鬥爭下,任何關於語言的討論難免充滿濃濃的政治煙硝味,最近關於「正名」的討論也不例外。很可惜的,這場爭論常被解讀為中國化與台灣化的對抗,跳不出漢人中心主義的窠臼。

台灣正名運動應當致力於建立南島民族的語言景觀,以糾正過去單語政策對原住民族語言人權的踐踏,促進族群語言活力,同時建立豐富多樣的語言生態。

就語言人權利來說,保留和使用族語是弱勢族群最基本的權利。很可惜的是原住民的地名權並沒有受到尊重。從目前台灣的地名來看,全台各地的地名依舊是充滿「政治教化目的」及「中華文化意涵」。

近年來,台灣的語言景觀逐漸「解嚴」,例如台東有紀念阿美族大頭目的「馬亨亨大道」,台北市把介壽路改成凱達格蘭大道等例子。不過,類似的案例還很太少了,不像夏威夷的街道名稱,幾乎全部以夏威夷語言命名。所有到夏威夷的觀光客,一下飛機,立即可以從語言景觀感受到夏威夷原住民的活力。同樣的觀光客到台灣後,不久就會懷疑是不是到了「中國城」?

原住民語言景觀的建立,對原住民族群活力以及語言保存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同樣以夏威夷為例,夏威夷原住民語言的能見度很高。除了街道名外,學校的書店內也都擺滿了原住民語言文化的相關書籍,一般的日曆也多附有原住民語的標示,大學報紙的名稱也是採用原住民語,學校的正式集會一定是以夏威夷語進行傳統儀式作為開場,夏威夷大學也有夏威夷語的課程。前幾年,因為學校經費緊縮,計畫刪除夏威夷語的課程,結果引起原住民抗議。後來,學校撤銷原定的計畫,保留原住民語言課程。從夏威夷的例子,可以看出語言在日常生活的高能見度,有助於提升族群意識及維護族語使用的忠誠感。

到目前為止,公共標示使用的語言幾乎清一色使用華語,語言景觀呈現單調乏味的畫面。讓我們從打造原住民語言環境做起,逐步建立能反映台灣多族群、多語言、多文化、「多音交響」的語言景觀。(作者為台東大學華語系副教授、台灣東社社務委員)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feb/22/today-o5.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autiamd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