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感想: 馮定國的親戚高為邦投資被共匪霸佔, 連純種的攏無好下場, 陳彬是中國人的異族奈若何?

兩岸經貿月刊2002年10月號

台商成功案例真相的省思                           ◎陳 彬

 「真相只有一個」。十月初「舔耳案」高潮迭起的過程,聰明的朋友們,應該能體會部分媒體所報導、討論的內容,真的需要用「另類」的角度去檢視,才不會被騙或是被有心人利用,被人「誤導」。

這種需要媒體提供信息作參考,又不能太相信媒體影響判斷力的體會與認知,我感受極深;為了不忍見到為數不少的台灣朋友們,因為受到經過掩飾修飾的「投資成功案例」或需依個人財力能力精力做不同「調整」才能「仿效」的投資案例影響,就貿然跟進投資,最終是血本無歸,嚴重者甚至命喪大陸。我認為,同為中國人有此「資源與生命」,倘若無謂的浪費掉殊為不值,對於無法認同或做相同「編矇騙搗」勾當的我而言,對部份媒體某些大陸成功案例之報導與評論的體會與感受更是深刻。

 

 美食中心在上海發展的真相

 

有投資經營經驗,受過傷被無情競爭環境「咬」過,或對上海市餐飲服務業市場「用心」觀察過的台商都知道,上海市餐飲服務業WTO後市場的「真相」,已經是走向集團化、精緻化、專業化、量販化、特色化等「交叉條件」要不斷「重組、配置」才較有勝算的市場,絕不是如九五年之前投資了就有錢賺的市場。舉個「美食中心」讓很多台商受傷慘重的實例,九五年前後,很多台商看到徐家匯「大千美食林」與太平洋百貨七樓「美食中心」人潮洶湧,尖峰時段竟也發生搶位子而吵鬧推擠的「驚人場面」,都認為投資「美食中心」有挖不完的金礦,不投資是笨蛋。於是乎,有大批的台商投資美食中心。可是,好景不出兩年,到了九七年「美食中心」被消費者捧場的盛況就再也沒出現過,有名氣的如新世界商廈、南方商城、第一八百伴、亞新廣場、百盛商夏、新路達百貨等附設在人潮不斷,大商場商廈的美食中心就因不同原因陸續關門歇業或轉型,美食中心的「創始者」「大千美食林」,也消失於市場,原址現為某電腦量販賣場。可是,在上海的老台商已經不敢「亂碰」美食中心,有興趣者也在停看聽,想辦法挖掘現存美食中心盈利真相的時候,我看到上海某美食中心在台灣媒體大做招商招租廣告,把此美食中心定位為金礦所在地,而完全不提及「美食中心」在上海的競爭真相。

 投資大陸須審慎經營不躁進

 

只要到書店買企管的書,就可以明瞭「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咖啡」等連鎖店的定義不是多開幾家店就可以稱之為連鎖企業。例如,只要多關心台灣統一集團「7-11」連鎖店近些年對大陸投資消息的發佈,就可以明瞭「7-11」商標擁有者美國南方公司是如何「深謀遠慮」不輕易開放大陸投資權,怕不符法令、怕消費模式尚待建立、怕「水土不服」、怕失敗不躁進的策略。例如,憑統一高清愿先生的財力與經營能力的聲望,亦僅能取得大陸「7-11」北京華北、上海華中、廣州華南三大投資區域之一北京地區十四%股份的「投資權」,就可以明瞭連鎖企業不是掛個商標,弄個規章制度就可以開門營業賺錢那麼單純。例如,看到沒有借助外力,花了二、三十年才辛苦建立連鎖規模台灣「土生型」的連鎖企業集團,如三商百貨、麗嬰房等真正夠資格開發大陸市場的集團,為什麼沒有借機「開放加盟」,就可以明瞭不是亂開放、亂給人加盟,才是大陸成功的企業。可是,我看到某泡沫紅茶店、某早餐店、某咖啡店、某美容店、某美容休閒中心等連鎖業者,不斷的借助台灣媒體代為宣導,讓不明真相的人拿錢投資參與加盟,害死不少人成為「台流」或稱之為「中遊一族」或「宮本美黛子」在大陸遊蕩,找東山再起的機會。

 對於「真相」的省思

 

因此,如想借鏡台商成功的案例,作為投資大陸評估的指標根據,不妨想到成功案例背後的「真相」,在衍生性金融商品操作天才李森先生,一個人就搞掉英國霸菱銀行;在證券管理法令堪稱最完備,美國證管會(SEC)嚴格監督下都會發生諸如世界第一安達信會計公司、最大能源恩隆公司、最大影印設備全錄公司、跨國通信世界通訊公司,大藥廠默克等都會作假業績作假帳,欺騙社會與大眾;在台灣亦有很多上市上櫃或知名人士背書的吸金公司,縱有證期會與相關法令的管制,亦有所謂地雷股話梅股等公司的「歷史故事」中,不妨想想:

一、真相可以編

 

「旺宏」的吳敏求先生,只不過把財測調降九七%,就被媒體封為「最不道德經理人」,在我看來吳先生是難得根據財務報表說老實話,道德水準最高最倒霉的人。例如,某支中概股已經連續好幾年玩相同的手法,不知是媒體被他們利用,還是媒體朋友的記憶力太差、判斷力太弱,都要「幫」這家公司宣導「一年賺X個資本」「即將在A股上市」「取得上市資格」等「經營天才」的成就。可是,也真怪,這家公司台灣的股價數年來,都停留在個位數,就是不動如山。例如,某公司只要逮住機會,甚至出書宣傳大陸與海外投資規模不斷擴大,獲利也增長的戰果,很不幸的,這些成就不完全反映在台灣的股價上,也連續數年停在個位數,讓派駐大陸衝第一線的幹部,不禁大嘆領了薪水賠了股票,有做白工的感覺。例如,某公司「算準」(不是吃定,吃定就難聽了)台灣證期會的大官們,限於身份無法進入大陸求證查帳,僅能就提報的部份進行查核,為了不要太難看帳面美化的需要,不斷要求掌管大陸轉投資的台幹們「調整」財務報表,某些生財器具的折舊竟然分二十三年攤提,比建物租約二十年的年限還要「長壽」,幾位曉得真相,較有良心的說,手都做軟了!

 二、真相可以騙

 

說到被「真相」騙,我個人的境遇就有小騙大騙的故事說不完。例如,我投資的不銹鋼製品廠,身為創辦人之一,又是大股的董事,實際經營,出身名門大廠又是十餘年以上交情的董事長、總經理兩個人,對我也頗尊重,三不五時就向我報告公司的經營狀況,每年董事會看小賠的財務報表,年年聽來年分紅的報告,讓我感覺兩位經營者還算用心,行禮如儀也就沒想得太多。沒料到,第六年董事會的財報,忽然出現大數目的虧損,經過追查才發現六年來我被小金額的假報銷、假合同騙了,從第一年開始的財報都是做假的,三不五時對我尊重的報告,也是為了計劃性掏空資產目的,是假的。

例如,某泡沫紅茶連鎖店,在上海因為採用「比較特殊」的加盟辦法,已經被人狀告有關單位受到逃漏稅的調查,已經有受害者上門求償,在這種真實情況下,此連鎖店的代表,竟然還在台灣電視上大談「成功經驗」,願意和大家分享,大言不慚說,只需小額投資有事業心的人,他們可以幫忙達到大陸賺錢的心願。(此批人在大陸又另設新公司,繼續玩同樣手法找人加盟,作者注)。

 三、真相可以矇

 

例如,某知名集團旗下某快餐店,我研究過,在上海因口味、因裝潢定位、因管理服務方式,不可能在群雄林立的大上海生存下去,在上海最後是賠得「跳票」,有太多需要自我改進的地方,才有可能在大陸年二千億人民幣快餐市場打出一片天。沒想到,此集團縱非為主管快餐店事業體的幹部,只要逮到電視露臉或座談會演講會的機會,就「建議」加盟此快餐店,說利基說保障,臉不紅氣不喘,而有些媒體也「真怪」,全文照登還加點評論,以向此集團示好。

例如,某大老級的知名企業家,一是因個人的道德風範素為我敬仰,講的話、署名的文章我信。二是在大陸亦有眾多投資,某些幹部亦為朋友之一,所以,每次其在台灣媒體的意見發表,我都會多看兩眼。沒料到此位大老對大陸投資獲利部份,每次都用「即將獲利」「已經好轉」或只說賺小錢部份的投資體,而不提賠大錢的投資,以「模稜兩可」的方式來「矇」記者與投資大眾,讓我對他個人的印象逐漸轉差。

 四、真相可以搗

 

「一邊一國」於8月公諸媒體的時候,有些自稱為「大陸投資專家」的假專家假學者,莫不借機大論「一邊一國」會加深台商「稅被查、人被關」的風險,硬要把政治扯上「錯在先」的逃漏稅事件,好像說沒有「一邊一國」刺激大陸的言論,台商就可以光明正大逃漏稅似的。殊不知,大陸動手清查外資企業逃漏關稅、營所稅、個人所得稅等的動作,早在2000年下半年即開始,都已經快兩年了,實在不用借政治「搗」查稅的真相,「搗」不當經營的真相。

例如,某些媒體特別喜歡報導上海,每隔一段時間有關報導即會出現,有些內容還算持平,我能認同,但是大部份取材卻是「斷章取義」,我認為有「誤導」有「亂搗」的嫌疑。例如,某報導說上海某著名休閒街設店經營者、花錢消費者,描繪為台灣商場出逃上海五十萬人中的菁英,來驗證兩國的投資環境。例如,某電視台拿上海「六億豪宅」當新聞播報還不足,又請些房地產開發的專家做專題報導,來驗證上海房地產買賣熱。我認為,如此搗法,已經過份了,因為上海縱有五十萬台商在尋找機會或正在投資,且不說非上海本地人的的投資企業,僅溫州人「溫商」投資人數已達六十萬,已大於台商族群,台商根本「不算什麼大戶」外,此休閒街投資大款是香港人,絕不是台商。勇於花錢消費最大群族,更非台商,而是一群上海「喜新厭舊」逐時髦的「特定族群」,而大部分台商過的是「量入為出」,或「中遊一族」「宮本美黛子」「能省則省」的日子。關於房子,更因有太多人「一買就套」,老上海的台商都無法判斷房地產是否有泡沫「真相」時,實在沒有理由用特別的報導「搗」這條新聞。

借「舔耳案」的啟發,談到台商成功案例「真相」的參考價值,真的需要靠自己挖掘,不能全靠媒體報報,要有省思的付出才不會被人誤導,才能提高投資賺錢的機率。目前,我對所謂的「真相」又有更進一層的體會,不輕易相信「真相」,不拿自己的血汗錢去賭「真相」,成為我新的座右銘。(本文作者在大陸投資、行銷經營近十年,著有「我的上海經驗」、「移民上海」、「立足上海」、「上海商機」、「大陸教育商機」、「上海十年」,等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autiamd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