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昆義 |
2006年01月10日 |
馬英九對於「台灣不走向獨立,中國不對台用武」主張,形同在「反共不反中」的議題上撤退,討好中國當局的用意甚明。 從疑慮、不安到接受,馬英九在北京當局的眼中可說是越看越順眼了。 在過去的「反共不反中」、「六四不平反,就不談統一」的說法之後,日前馬英九在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卻表示,希望兩岸簽署一個中程和平協定,台灣不走向獨立,中國不對台用武;以及十二月下旬出版的美國《新聞週刊》國際版的專訪中,他在回應有關兩岸統一時間表的問題時表示,對國民黨而言,終極目標是統一,但沒有時間表。就目前的狀況而言,台灣與中國之間沒有任何一方已準備好要統一,因此時機還沒有成熟。 在上述的說法中,馬英九可以說是在「反共不反中」的議題上撤退了,而且除了響應美國學者李侃如有關「中程協議」的主張外,也認同「統一時間表」的看法,雖然他主張兩岸沒有統一的時間表,但統一既然是國民黨的終極目標,這個「終極目標」其實也是另一種「時間表」的喻預。所以,上述的說法除了討好美國人之外,也有討好中國當局的用意,這樣的馬英九不「紅」才怪。 事實上,從馬英九接任國民黨主席之後,不僅是中國、國際社會想要瞭解他在兩岸關係上的態度與作法,民進黨政府也一直要求他表態,使得馬英九接替連戰領導國民黨後,國民黨與中國的互動是否會出現新的局面,一直是北京當局乃至國際社會最關切的焦點。 在這個情況下,馬英九剛開始有關「反共不反中」、「六四不平反,就不談統一」的主張,確實讓中國方面深為頭痛,因此,即使有人不斷的要促成馬英九到中國訪問,但中國方面一直抱持戒慎恐懼的心理,希望對馬英九多加觀察以後再說。畢竟,如果中國接受馬英九的到訪,他如果堅持說一些「反共不反中」的話,藉由媒體報導的擴散,恐怕會在中國內部引發巨大的效應,這也是中國執政當局對他最有疑慮的地方。 現在馬英九對兩岸議題的相關說法已經不再提「反共不反中」的想法了,雖然偶爾還提一下六四的事,但馬英九總是用別的話語來掩飾,不再凸顯六四的議題,對老共而言,馬英九不提「反共」的事,這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現在他又強調中程協議裡所主張的「台灣不獨」,以及堅持統一的說法,確實讓老共放下了心頭那一塊大石頭,中國把兩岸關係的開展「寄希望於」兩年以後的馬英九,應該是可以理解的事。 從這個角度來看,阿扁元旦祝詞中特別批判馬英九把統一當成「終極目標」的說法,確實是有他的意義之處,阿扁應該清楚中國跟他展開交往的可能性,幾乎是等於零,對他們而言,反正五年多都在等了,哪在乎再多等兩年。這也是為何在汪道涵過世的喪禮中,他們會拒絕海基會人員前往悼祭,為何所有的兩岸事務都不願跟阿扁政府協商的緣故,主要是因為他們重新找到對兩岸關係的著力點,而這個著力點就是馬英九在對中國言論上的轉變。 為此,中國最近所召開的全國性涉台會議中,已經明確的做出了定論,「寄希望於兩年以後的馬英九」幾乎已經變成所有中國涉台單位的共識。所以,阿扁放棄在兩岸議題上的著力點,重新回到「戒急用忍」的路線,明顯的與馬英九做一區隔,應該是一種明智的決定。 新台灣週刊 |
- Apr 06 Thu 2006 21:22
馬英九背棄「反共不反中」承諾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