渥大史國良研究台灣原住民經濟發展 |
|
(中央社記者吳顯光渥太華十一日專電)多年前曾在台灣做社會研究的渥太華大學社會學副教授史國良,今年暑假獲得加拿大社會科學及人文委員會提供研究費用,再次到台灣做學術研究,研究主題為台灣原住民經濟發展史。 史國良花了三個月時間在花蓮縣秀林鄉對太魯閣族原住民作田野調查,他的研究心得是原住民有獵人的精神,自給自足,打到獵物會分享族人,經濟發展不必要,要打工機會很多,可以維持生活。 史國良跟助教馬克,兩個人向原住民租屋,住在太魯閣國家公園門口馬路邊,一個月房租新台幣六千元,史國良覺得很便宜,想多付租金給房東,房東堅持租金已經足夠,一點兒都不貪心,史國良發覺原住民很單純,對金錢較沒概念,房東有固定的租金收入,生活無慮,已經滿足了。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花蓮縣縣政府、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秀林鄉鄉公所等單位向原住民提出經濟發展計畫,希望原住民能創業,像發展觀光開設民宿、賣手工藝品、將原住民精美的藝術品介紹給觀光客,改善原住民生活。史國良表示,其實這些經濟計畫,早在日據時代,當時的日本政府,已開始鼓勵原住民發展經濟,並接受教育。 史國良表示,秀林鄉幾位年紀較大的原住民回憶說,他們感覺日本人比較尊重、照顧原住民,原住民為了種田,可以從山地遷村到平地,平時還是可以回部落。 而七十年過後,政府推展觀光業,一直沒有做到。為什麼無法做到?史國良的研究認為,原住民沒有資本,沒有好的空間發展,原住民不想創業,原因是主要的土地已經被政府徵收,變成國家公園,也沒有地方可以打獵。 同時原住民很保守,很滿意現狀,不喜歡改變現狀,不敢冒險,目前過得很快樂。如果用經濟發展的眼光來看,他們很窮,但是知足,同時自然的資源還在,生活沒有憂慮。原住民也不太關心政治,投票給誰,為什麼要改變? 史國良的重要發現,部落的人不一定要經濟發展,要的是自由自在能夠打獵的另一種生活方式。 而太魯閣附近的亞洲水泥和台灣水泥兩公司的打工機會很多,只要肯做,就有收入,可以維持生活。 史國良舉例說,要原住民創業開民宿,過年期間,觀光客喜歡住大飯店享用料理和泡湯,想住民宿的較少,暑假期間,颱風頻繁,客源減少,又限於資本,民宿不是最好的投資;他比如說,住在高雄的遊客搭飛機到花蓮玩,晚間在民宿休息,大約要花四千元,從高雄到泰國玩,在泰國同樣住民宿,住的卻是屬五星級的飯店,只要花五千元,這是個非常現實的比較情形,因此原住民都打退堂鼓了。 |
liautiamd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