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8.2.3

《色.戒》與《卡.戒》

■ 高志仁

馬英九看《色.戒》,為著片中一九三○、四○年代中日戰爭時期中國熱血青年為國犧牲奉獻的愛國情操而感動哽咽、淚水盈眶,還想起父親參與抗日青年軍而離家的往事。片中愛國青年之一,是歌手王力宏飾演的鄺裕民。後來王和馬同台座談,王表示李安導演建議他以談吐氣質相似的馬英九為參考範本。

中日戰爭,是馬英九上一代的事,不過青年馬英九也真有一段熱血的愛國歲月,且抗爭的對象除了美國之外,同樣包括日本,亦即一九七○年代初開始的保釣運動,相關活動遍及馬英九出生地的香港、台灣、中國以及美國的華人留學生社區。

此外,拿中國國民黨獎學金留學美國、於七六年至八一年擔任該黨學生通訊報《波士頓通訊》主筆的愛國青年馬英九,還有一個中心任務,就是配合黨國政策,砲口對準自家台灣同胞的獨派人士,反共反獨。這一點也頗類似《色.戒》裡鄺裕民代表蔣介石重慶政府執行的愛國任務,對外抗日之餘,砲口向內對準自家中國同胞的汪精衛南京政權人士。

這些相同點,在在提供了馬英九「想當年」的惺惺相惜與唏噓惆悵,形成馬獨樹一幟的愛國影評。林濁水對《色.戒》與馬英九的相關評論是,「當時一些忠黨愛國份子在反台獨、反美麗島提供情報給有關方面,在幼稚的黨國意識形態制約下,他們認為是出於內心真誠的『義務』。他們其實破壞了民主,在時代價值都變了後,若有人提起,困窘難以辯解。」

如今,困窘和難以辯解的,還有綠卡問題。在馬英九申請與獲得綠卡期間的一九七○年代,台灣外交事件連連,保釣運動、退出聯合國、蔣介石逝世以至於台美斷交,台灣各界悲憤莫名,中華民族主義情緒全面發酵,中國國民黨政府大方資助拍攝的抗清抗日「愛國電影」,以及號稱「唱自己的歌」卻不見台灣在地語言內容的「民歌」運動,都是當年特定時空下的特殊產物。

當時中華民國在台灣風雨飄搖的形勢中,中華認同是唯一王道,中華之愛眼中容不下一粒沙,綠卡更是一大忌諱,所以持有綠卡的愛國青年馬英九會說在《波士頓通訊》編輯會議上,沒有人談高薪,沒有人談綠卡。

擁有綠卡卻不敢或不便談綠卡,甚至到了三十年後的二十一世紀,談起來都還瞻前顧後、吞吐猶疑,也許這真的是「大時代」形勢使然,也許真的像副總統呂秀蓮說的,在馬先生留學的那個年代,得到綠卡問題不大,因為此一時彼一時也。

然而,即使就像馬英九辯稱的,申請綠卡是為了打工和申請助學貸款,綠卡本質和效用終究是美國永久居留權,哈佛菁英馬英九必然很清楚這一點,為了實際生活和求學需要,理直氣壯申請綠卡,然而附帶紅利的永久居留權,終究是難以抗拒的終極誘惑。

所謂的愛國熱血,和綠卡需求並存的矛盾扞格,在大時代巨輪的轟然滾動下,或許正如同《色.戒》裡王佳芝對敵方汪精衛政權特務頭子易先生的錯愛與真愛,有一份欲語還休、說不清、剪不斷、理還亂的錯亂與迷離。本能的「色」和本能的「卡」,套用林濁水的影評,或許都是「虛假生命中無比巨大的唯一的真實」、「生命唯一的真實與寄託」、「唯一的救贖」,然後馬英九企圖跟隨與寄託的大時代「繼續轟然前行,然而內容已空洞可疑。」(作者為雜誌撰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autiamding 的頭像
    liautiamding

    liautiamding

    liautiamd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