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比出台灣經濟的卓越表現
■ 吳志中
權威經濟評論雜誌經濟學人,每一年都會公布出版一份對各國經濟狀況的評估,EIU最近公布了二○○八年評估結果。很有趣的是,根據購買力調整過的個人生產毛額PPP(Purchasing Power Parity),台灣高達三六三三○美元(下同),超過日本的三五一七○、德國的三四二七○,接近瑞典的三六四二○,更遠遠超過韓國的二五五五○,是最先進國家的水準。
PPP又稱購買力平價;用白話來說,收入很高的國家,物價也高,所以賺錢雖多,不代表可以購買支配的金額也很多,因為各國物價的差異很大。所以,越來越多的經濟估算單位,改採經過購買力調整的數值,以正確表達該國的經濟實力,以及個人所能支配的財富與資源。
世界銀行計算各國國民生產總毛額進行跨國比較時,就使用去除匯率因素後的PPP為評比基準。據世銀最新統計,以PPP計算後的每人國民生產毛額,二○○六年台灣為三○○八四美元,全球排行第二十一名,亞洲第四,僅落後於香港、日本及新加坡,但明顯領先韓國。二○○七年的結果尚未公布,二○○八年則預估超越日本。
台灣的真正個人生產毛額不是最高,部分原因是因為台灣採低匯率政策,以便有利出口。然而,台灣的物價低廉,使得一般收入也足以應付日常的花費。最近一些媒體大炒韓國大學生的月收入七萬台幣,暗示台灣經濟落後,事實上韓國物價高,相對的可支配金額也不多;以這一次經濟學人公布數字來看,韓國人低於台灣達一萬美元以上。
該雜誌在報導台灣的時候,還特別與中國做比較,並以標題Still leading(持續領先)來凸顯台灣相對於中國的進步。事實上,中國有很不錯的表現,GNP是二九六○美元,PPP則乘以三倍達九七○○美元,然而卻遠遠落後於台灣。
很有趣的是,該雜誌特別比較台灣與中國自一九九○年以來的經濟表現。與國人印象完全不一樣的是,台灣自二○○○年以來經過購買力調整的經濟成長表現,優於一九九○至二○○○年;而且,領先中國的差距甚至越來越大。台灣在一九九○年的PPP大約是一○○○○美元,在二○○○年達大約二二○○○,二○○八則達三六○○○以上。也就是說,民進黨八年執政時代的經濟發展,是優於國民黨在九○年代的表現。與中國的差距,則由一九九○年的大約九○○○美元,達到現在的二六○○○美元以上。
當然,台灣的經濟也有其隱憂,就是貧富差距擴大的問題。不過,不可諱言的是,這是全球化之下的一個世界現象,並非台灣特有,補救的方式包括透過如同歐洲的社會福利政策來幫助弱勢階層。
最重要的是,大致而言,台灣這幾年來的經濟表現並不差。事實上,經濟專家都同意,經濟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信心。台灣要真正發展成為一個先進國家,最缺少的大概就是信心吧!這方面,台灣媒體應可多所作為。
(作者為法國巴黎第一大學政治學博士,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