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原住民歷史 (130)
- Feb 07 Mon 2005 20:44
古笨港遺址 出土錢幣多(高苑電子報)
- Jan 31 Mon 2005 18:58
khiang3 跤(kha)ㄝ日本人 與 幫外來政權擦屁股的媽祖婆
(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二十八日電)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今天在中研院「華人社會的衛生史─從傳統到現代」研究成果發表會中玩笑地表示,都市化的結果使水溝的水由清徹到有浮油,連瘧蚊都活不了,所以瘧疾也就獲得控制;不過,他強調環境衛生、生態和都市化的污染值得大家深思。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梁其姿今天以這個主題報告第一階段 (91年到93年 )的研究成果。她在分析「殖民醫學研究與衛生制度在台灣的建立與影響」時指出,1920年到30年日本殖民政府在台灣東部移民農村實施的防瘧計畫失敗,但後來在西部都會地區控制瘧疾卻成功。
李遠哲聽到這段分析時向梁其姿開玩笑的說,如果去問一隻蚊子,為何瘧疾會獲得控制,那個蚊子可能會說,因為台灣的環境污染太嚴重,連生存的空間都沒了,所以瘧疾才獲得控制。
李遠哲有感而發指出,他小時候得過瘧疾,因為小時玩球,球不小心落在水溝,看到水溝水很清徹,後來水溝變得很髒,民國58年台灣逐漸都市化後,水溝的水逐漸有浮油,連水中生物都無法生存了。
台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劉士永解釋,其實台灣的瘧疾防治調查早在1922年日治時代開始,後來1924年隨著嘉南大圳開發,並配合檢驗方法和科技的進步,逐漸了解瘧蚊生態,到1928年日本人又做矮小瘧蚊的生態調查,有了這些紮實的知識為基礎,才是後來瘧疾獲得控制的原因。
- Jan 27 Thu 2005 18:36
今年台灣燈會在安平 首創原住民燈區
記者邱景星/南市報導
台灣燈會原住民燈區為歷年來台灣燈會首創,在台灣燈會中不僅兼具原住民文化特色,同時主燈的設計,更象徵著國內各族的團結,由原住民勇士來共同捍衛台灣這塊土地。此外,札哈木為鄒族語,為「府城」之意,也希望藉由台灣燈會中突顯府城保存原住民文化之成效。
交通局指出,原住民主燈特色是以原住民勇士為造型,並搭配長弓射箭的英姿,主燈總高四米五,寬四米,內以發光體及全像片雷射效果為主,底座則以十二族代表圖,寬三百四十分高六十公分,以「木作表面油漆」處理,其勇士以高三百一十分立體花燈呈現,內部鐵竹結構骨架處理,岩石內部則由鐵竹結構骨架製作。
交通局表示,原住民主燈周邊布置特色,除了園區內原住民文化會館為水泥式建築外,其餘多為易燃性材質,所以燈飾也特別裝置在不易起火燃燒的場地,並以聚光燈打亮並左右閃爍,此為安全又具變化性的規劃特色,周圍部分更分為入口牌樓、瞭望台、原住民文化會館跟集會所。
- Jan 20 Thu 2005 21:24
總統呼籲全民寫歷史 創造「台灣大百科全書」
總統今天十八號主持、啟用「台灣大百科全書」網站。以台灣的特色、台灣的歷史發展為主要脈絡呈現的「台灣大百科全書」,預計在公元二OO八年建構完成,陳總統呼籲全民上網一起來寫歷史,一起當「台灣大百科全書」的主人。
由行政文化建設委員會所推動的,以台灣知識研究成果為主、全民參與方式建構台灣新知識的「台灣大百科全書」,正式開放給具有中華民國國籍的民眾,以上網撰寫的方式參與,無論身在何處,都可以透過網路,將所要撰寫的「詞條」輸入,經過專家委員的審查通過後,就可以在 「台灣大百科全書」中留名。
陳總統表示,一個國家的文化創意產業愈是具有特色,就愈能提昇國際競爭力,而為了彰顯台灣的文化特色,就必須從認識自己做起,「台灣大百科全書」網站的建置,不僅能夠忠實紀錄時代變遷與台灣民情,也將會成為研究台灣最完整而快速的搜尋引擎。陳總統也成為「台灣大百科全書」第一個使用者,輸入了「澎湖天后宮」與原住民抗日英雄「莫那魯道」兩筆資料。
- Jan 20 Thu 2005 20:23
追溯南島語系移民史 六國選手跨海進行文化復興之旅(轉載中央廣播新聞)
為了重現南島語系航海遷徙的旅程,台灣和日本共同發起「重建環太平洋交流」的航海計畫,斥資七萬美金,建造一艘南島特有的古帆船,帶著蘭嶼原住民的圖騰,從印尼往西,經大溪地等地到南美秘魯,然後折返台東,預計耗時十八個月,完成這趟文化復興之旅。
「重建環太平洋交流」的航海計畫,將結合台灣、日本、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大溪地等地的航海好手,組成一個跨國的六人船隊,進行一場回溯遠古時代,南島語系住民搭著簡單的古式帆船,從太平洋,向大西洋沿岸移動的遷徙歷程,總航程達四萬海里。
「重建環太平洋交流」船隊將於三月開始試航,五月正式從印尼出發,向西航行到南美的秘魯,並於明年八月返回台灣台東,參加南島文化節,預計耗時十八個月。計畫發起人,船長日本航海冒險家山本良行表示,六人小組的船隊即日起開始選角,只要十八歲以上、三十五歲以下,體力好,耐力強,能在大太陽下游泳,不分男女,都有加入這次冒險之旅的機會,而團隊精神將是成功達到目的的最重要因素。
- Dec 09 Thu 2004 22:16
二二八死難者盧園(轉載)
二二八.淡水.淡水人
盧園老師
田野調查小組
一進入一九四七年,對盧園老師來說,好像每件事情都糾結在一起,並且都事與願違。譬如他所任職的學校:本來能應聘回母校教書,在懷念的八角塔下、體育館前與學弟們生活,應是一件美事才對,但光復後帶來的學校主權之爭,卻搞得污煙瘴氣,讓他失望不已。到了二月底,「二二八」事件爆發出來的動盪局面,更一直衝擊著他:他是地方知識份子典範,又是皇軍少尉退伍,是大家馬首是膽的人物,這個時節該怎樣表現呢?還好,自己的婚事一直看好,深深振奮著
他。
- Nov 19 Fri 2004 18:17
卑南族的女兒 陳瑩誓言守護原住民
- Nov 19 Fri 2004 17:40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補助衛星收視器 原住民受益
全台灣的原住民以往看電視,大多是霧裡看花,不過最近原住民委員會一口氣補助一萬多個衛星接收器,讓全台灣的原住民部落立刻加入衛星電視接收族,清晰的畫面,Hi-Fi的聲音,讓原住民面非成為現代科技的受益者,大家都非常感激。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為了讓全台灣的原住民部落,不再是無線電視台的〔弱視〕族群,今年十一月開始,在全台灣的十一個原住民縣市,總共一萬多個原住民住戶,全額補助裝置最新的衛星電視接受器。談到這項政府的新的措施,和以往原住民部落看電視,都會有鬼影,一遇到颱風天根本沒有電視可看。衛星電視從三萬六千公里的中新一號衛星,轉播現有國內劉家無線電視台的訊號,包括台視,中視,華視,民視,公共電視和客家電視台,未來的原住民電視台也將以衛星訊號服務原住民。由於衛星直播訊號相當銳利,和以往的普通天線的影音畫質有天壤之別,看到這種清晰Hi-Fi的影音,宜蘭縣大同鄉四季村長說。走進宜蘭縣的原住民部落,幾乎家家戶戶的屋頂都有碟型天線,電視機上的衛星接收盒,看電視的原住民都非常高興。包括四季部落的越南新娘,都說可以看電視學好國語。這是原民會最近耗資四千多萬元,再全台首波有一萬多戶受益,就是希望趕善收視權益,讓原住民沒有資訊落差。這項全台灣原住民收視衛星電視的工程,由中華電線承辦,電信總局監督完工,收視效果經過測試相當良好。原住民衛星電視雖然目前只能收看六家無線電視台,原住民電視台很快要試播,原住民朋友都相當期待。
- Oct 19 Tue 2004 14:48
原住民遭支那豬侵害血淚史之一
真正虧欠原住民的是支那人,清朝開發台灣的時候就支那兵就殺害
原住民無數,像北洋艦隊主力艦“鎮遠”上配備的主砲,最早的一
次實戰,就是在台東卑南平原的外海開砲「討伐」卑南族,使卑南人
死傷無數,比美國人在殺印地安人還過分! 只是原住民沒有人在寫歷
史,所以忘了誰才是仇人!
- Oct 01 Fri 2004 23:57
原住民和鳥居龍藏
你可以在這網址本網誌原住民的照片如何在107年前攝落來
http://www.ylib.com/search/int_show.asp?BookNo=T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