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原住民歷史 (130)
- Nov 18 Fri 2005 20:10
頂茄萣公學校建校一百冬
- Oct 17 Mon 2005 22:11
吉貝耍平埔原住民夜祭熱鬧登場
吉貝耍夜祭熱鬧登場 | ||
2005-10-12 17:09:22 | ||
|
- Sep 15 Thu 2005 20:07
罰家長寫悔過書事件聯想
和吳憶樺事件仝款, 是為著免費又可輕鬆的拉高收視率來ㄝ, 所賺ㄝ錢並不會進貧苦家庭的口袋ㄉ啦
這種家庭比比皆是, 所受的歧視並不限來自公務員或家庭經濟問題, 舉凡口音, 膚色, 穿著, 談吐, 職業, 有沒有去美國留學, 會不會講英語, 攏會使予中國仔統派媒體做為歧視的理由, 咁不是?
- Sep 13 Tue 2005 20:45
漢人慶祝脫離蒙古人殖民 原住民何時慶祝脫離華客殖民
- Aug 14 Sun 2005 21:28
台灣淪陷第六十年
- Aug 07 Sun 2005 16:12
大聯盟投手加入台灣人大家庭
自由ㄝ昨天ㄝ報導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aug/6/today-fo9.htm, 有一個加拿大人住在茄萣
我看過伊幾仔回, 無疑伊是大聯盟ㄝ
頂回遇到"文雄"時, 他正在敢仔店買物件, 我叫是這個阿啄仔是來傳基督教ㄝ, 看起來就不像槓野球ㄝ。
娶姓薛ㄝ? 原來是我們ㄝ親戚。人類ㄝ祖公仔平平ㄏㄧㄚ幾個, 是安怎後代面形會差ㄏㄧㄚ濟(much)?
- Jul 04 Mon 2005 17:32
原住民尋根 要把名字找回來
自由時報記者陳鈺婷╱專題報導
姓名條例通過修正後,原住民擁有恢復傳統姓名的權利,然十年下來,不到一千人申請恢復。長期推動原住民恢復傳統姓名運動、紀錄片導演Mayaw Biho(馬躍.比吼 )說,讓人難過的是,恢復後又申請改回漢名的人數,這兩年持續增加中,根據內政部統計,已有超過五十人再改為漢名。
- Jun 22 Wed 2005 20:46
西部最古文化 苗栗大湖鄉"網形文化"
苗栗縣文化局木雕博物館昨舉行三義鯉魚潭史前石器時代「網形文化」出土標本開箱記者會,重構了四千到一萬年
前的苗栗圖像,一件一場景,件件震撼全場。據研究該文化遺址的中央研究院教授劉益昌表示,該文化遺址是在70
年代在鯉魚潭水庫出土,是台灣西部最古老的文化遺址,出土後部分文物就一直保留在縣文化局長達18年,如今重
新開箱,有著跨時代的意義。
- Jun 16 Thu 2005 23:29
那一年,我們為了日本而戰!
足久以前看過ㄝ一篇採訪, 又看到網友仔提起, 逐家不妨參考以下真正ㄝ高砂義勇軍安怎講。
LINK: 那一年,我們為了日本而戰!
- Jun 09 Thu 2005 16:47
原住民傷心地海山煤礦浴火重生 變身原住民生態公園
(中央社記者黃旭昇台北縣三日電)民國七十三年六月,海山煤礦、煤山煤礦、海山一坑發生光復後最嚴重的煤塵爆炸、坑內災變及爆炸災變,造成兩百七十人死亡。二十年後,海山煤礦宿舍仍住著很多原住民,當地劃設為原住民保留地。台北縣土城市公所計畫開闢為原住民生態公園,今天由市長盧嘉辰主持動土典禮。
二十年前台北縣的海山煤礦爆發全台灣有史以來最大的煤礦災變,當時罹難七十餘人,接下來,半年內的瑞芳煤山、海山一坑另外兩場礦坑災變也死傷慘重。
- May 30 Mon 2005 18:54
荷領時期三腳埤磚造堰堤 見證台灣灌溉史
記者施宏政/官田報導
烏山頭水庫風景區中有荷蘭時期建造的「三腳埤磚造堰堤」,是台灣最早的水利灌溉系統。此堰堤歷經清朝及日治時代,日籍技師八田與一還特別保留供做台灣灌溉發展史的見證,並灌溉現在的湖山及嘉南兩村的農田,可惜台灣光復後任其荒廢。
荷據時期建造的「三腳埤磚造堰堤」遺址,位於水庫內自來水公司淨水廠西北角的偏僻處,迄今約有三百七十多年歷史。據地方耆老指出,南北長九十二公里、東西長三十二公里、農田面積達十五萬公頃的嘉南大平原,早期是一處不毛而且鹽分很重的貧瘠看天田,農民生活很苦,多數都居住竹籠茅頂房屋。荷蘭人據台後,為了提升農作物收穫量,就在這塊土地上建造「三腳埤堰堤」引水灌溉湖山等村的農田,堪稱是台灣最早的灌溉系統。
「三腳埤堰堤」最早是以竹籬紮緊茅草,將官田溪的水引入土製的堰堤,再從堰堤的入水處挖掘送水道,將灌溉水引入渠道裡,送到附近農田灌溉,所以湖山村是台灣最早享受水利灌溉福利的聚落。
目前僅存的「三腳埤堰堤」遺址,送水口是古磚砌造的圓拱形水道,高一百一十四公分、寬七十公分,從送水口到堰堤進水口的隧道長為二十公尺,東端的磚造堰堤高為五米,長度因為後來人為破壞,已經殘缺不全,進水口的深度為一百一十五公分,入水口為六十公分,呈甕形狀,接通的鐵管已經完全腐蝕,足見先民早就有引水灌溉的水利知識。
- May 15 Sun 2005 22:47
邵族文化發展協會聲明
原住民基本法己經在今年的二月五日頒佈,對於邵族人來說,己經有法令來保障邵族人百年來的文化和土地權,現在他們希望政府在邵族土地上,進行各類開發工程時,能依法尊重他們權益,並發表以下聲明:
尊重民族意願,讓邵族人主導邵族社區未來!
1. 我們感謝並肯定謝長廷院長,於民國94年4月7日在立法院答覆立法委員陳瑩質詢時,表示已「督促南投縣政府依據原住民基本法」來處理「邵族文化復育社區」(邵族既有竹屋聚落/原山地文化中心所在)的立場與態度!對此,邵族全體族人堅定支持謝院長公開維護《原住民族基本法》的精神,並督促貫徹《原住民族基本法》的執行。
- May 15 Sun 2005 21:54
等了六十年 八月一日增列為原住民族紀念日
我國內政部昨天邀集相關部會、地方政府及各界代表研商「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草案,會議通過之草案增列八月一日為原住民族紀念日,並明定農曆除夕如逢周二,除夕前一日(周一)放假一天,並於除夕前之周六補行上班。
條例並規定,交通運輸、警察、消防、海岸巡防、醫療、關務、軍事或其他事業單位,因工作及經營需要,放假得由勞資雙方協商調後另行補假。
- Apr 25 Mon 2005 22:16
相片會講話 亞洲各國政要參拜靖国神社
- Apr 24 Sun 2005 18:29
台灣第一次選舉
- Apr 22 Fri 2005 13:54
射日傳奇動畫 搞笑推廣原住民文化
射日傳奇動畫推廣原住民文化
文建會與甲馬創意公司耗資四千萬合作開發『原住民文化藝術元件資料庫』,更創作出以泰雅族神話為主題的3D動畫片『射日傳奇』。文建會希望藉由動畫片來推動原住民文化。這部由文建會與甲馬創意公司共同製作的原住民動畫『射日傳奇』。
敘述泰雅勇士英勇射日的過程,劇情不僅精彩,也很搞笑。甲馬創意公司總監魚夫已經歸畫好整套的行銷策略,要讓台灣動畫躍上國際舞台。目前,甲馬公司已經完成泰雅族與阿美族的動畫片,預計下半年將會再製作出其他八族原住民的神話故事。文建會則希望藉由原著民為主題的動畫片,能夠為台灣動畫市場打出一條生路,也將原住民文化推向國際。(林承志 李中恩)(2005/04/21)
- Mar 21 Mon 2005 16:00
原住民向莫那魯道宣示反侵略護台灣
中央社記者劉良蓉南投縣十九日電)趕在326反反裂法全國大遊行之前,一群南投縣仁愛鄉的原住民,今天也在霧社抗日紀念碑前舉辦「原住民反侵略、娜魯灣護台灣」活動,在莫那魯道銅像前宣示反反分裂法,護民主、爭生存。
一群仁愛鄉原住民,今天重回七十多年前,抗日英雄莫那魯道紀念碑前舉辦這場「反侵略、護台灣」活動,重現當年原住民祖先為了族群尊嚴與生存,群起反抗日本殖民暴政的精神,對於中國通過「反分裂國家法」,原住民希望以具體行動站出來抗議中國對台灣的恐嚇、威脅。
民進黨中央黨部族群事務部副主任馬耀‧谷木也到場表達支持,他籲請原住民同胞透過不同管道,向全世界的原住民族表達台灣原住民「護民主,爭生存」的堅定立場。尤其台灣的安全、前途,原住民絕對不能置身事外,他也呼籲所有人民及各政黨都能拋開成見、利益,正視中國對台威脅,在326一起走上街頭反反分裂法。
- Mar 11 Fri 2005 21:17
楊金海對228的回憶,——審判屠夫彭孟緝
我從門上
彈孔中往外望
中國兵把米搶去
- Feb 27 Sun 2005 21:11
救助228事件傷者 員林醫師林糊蒙難賦詩
(中央社記者吳哲豪彰化縣二十七日電)「眼看河水已流東,一船西去一船東,順遂風波各不同,寄語順風船上客,明朝未必是東風」,這首詩是二二八受難者林糊被判死刑後留給後代子孫的詩句,說明自己救助在二二八事件的受傷民眾,但卻被憲警抓走的無奈心境。
民國前十八年出生的醫生林糊,彰化縣福興人,從台大醫學院前身的台北醫專畢業,林糊在員林鎮中山路一段開設診所,日據時代曾因抗日被補入獄,而台灣光復後,被派為員林郡守。
林糊的媳婦林碧雲回憶,民國三十六年二二八事件發生,員林火車站發生騷動,公公救治不少因二二八受傷民眾,掩護多名被追打的公職人員;而事件平靜後,即傳言要抓有名氣的地方仕紳,但林糊一點都不怕。
- Feb 16 Wed 2005 18:17
南科人骨典藏庫 啟用
記者左美雲/南科報導
台南科學園區地底遺址多,考古隊挖出千餘具先民人骨,由於缺乏存放場地,過去只能重疊擺放,後經中央補助設置人骨典藏庫,月前完工啟用,先民骨骸終能稍具尊嚴的一具一位放置在典藏庫內的鐵架上。
南科園區共發現廿五處文化遺址,目前已搶救十四處,遺址年限距今從三百年到四千五百年,涵蓋蔦松、大湖、大坌坑、西拉雅及近代漢人等不同年代文化層,由於各年代均有出土器物,對考古研究有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