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7.12.19

經濟日報前副總編 出書爆料:國民黨7年賣股3390億元

 「每到選舉就大賣股票、大花鈔票」

〔記者陳曉宜、彭顯鈞/台北報導〕經濟日報前副總編輯楊士仁在今將出版的「股海翻騰—一個老記者的觀察」書中,揭露國民黨近七年多中,大賣股票約三千三百九十億元,每到選舉就大賣股票大花鈔票,作者也質疑國民黨近年賣出黨產總額一百七十多億,為何最後僅入袋七億元?

國民黨行管會主委張哲琛回應說,投資公司進行正常的投資行為,包括買進賣出股票,賣出多少股票,不代表賺這麼多,其中還有成本,甚至虧損,這種質疑毫無根據。

 張哲琛:進出金額 不代表賺這麼多

楊士仁在書中指國民黨每到選舉就拋售股票,二○○○年出售股票收入五百四十六億多元,二○○三年又拋售七百五十二億多元,二○○四年大選年,也達四百四十四億多元,二○○五年沒選舉,售股收入就降為一百六十六億元,政黨輪替後,國民黨操作股票獲利越來越差,二○○○年獲利一百六十二億、二○○一年也有一百零八億,之後兩年驟降為四十多億,二○○四和二○○五年獲利更降為數億,質疑是因失去政權、黨政分離,才致獲利下降。

楊士仁表示,馬英九擔任主席後,改以出售土地和建物籌措資金,估計出售國發院土地、華夏、三中、中央黨部大樓、中華醫院、戲院等,收入約一百七十多億,實際流入國民黨帳戶只六十二億,扣除支用五十五億,剩七億多元入帳,差異為何如此大?且出售資產,買方應概括承受資產與負債,為何國民黨還要償還銀行貸款,相當奇特。

張哲琛則說,國民黨在三中交易收到四十餘億元,這已說過很多次,償還銀行貸款部分,係由買家支付,這些質疑根本是瞎扯。



2007.12.26

3390億

■ 楊士仁

政黨輪替七年多,中國國民黨總共賣了三千三百九十億元的股票和基金。這個數字從何而來?筆者根據國民黨自行公告的資訊,長期統計,有憑有據,絕非憑空杜撰。

國民黨原有黨營事業中央投資、光華投資、華夏投資、中國電視、中國廣播、中央電影等六家公司,都將股票公開發行,按月公告營業收入概況,每半年發佈損益、資產負債、現金流量及股東權益等財務資訊(中視公司股票上市,按季揭露)。每月營收包括出售證券、租金、股利、處分不動產等數字。

筆者定期上網查閱、統計,發現國民黨都透過中投、光華及華夏等三家控股公司買賣證券。中投及光華兩家交易特別頻繁,賣股約占營收的九成;光華都在九十四%以上,二○○七年前兩個月更高達九十九.四四%。華夏在二○○四年八月撤銷公開發行,從此不再列計。惟因華夏原本買賣不多,不致影響全部的賣股數字。後來,中廣、中影也撤銷公開發行,並隨同中視及華夏賣給中時報系的榮麗公司。二○○七年四月,中投及光華必須公布前一年財務,卻驟然撤銷公開發行,緊閉財務大門,從此外界無從獲悉國民黨出售證券情況。三千三百九十億元的數字只統計到二○○七年二月為止,如果加上三月以後的數字,必定超過甚多。中投及光華每月都有買賣證券,可以說是國民黨的搖錢樹。

筆者逐月統計中投、光華及華夏的營業收入,包括出售證券金額等,再核對半年、全年財報的證券出售收入及成本等數字。資料來源有二:台灣證券交易所、證基會。各項數字偶有出入,即予並列說明。

國民黨賣股數字藉由拙著《股海翻騰─一個老記者的觀察》一書公開後,國民黨副秘書長、行管會主委張哲琛指摘「毫無根據」、「瞎扯」、「隨便寫的」、「不是事實」。張哲琛使用情緒性字眼,不敢就事論事,並將賣股(營收)曲解為「賺」,未免遺憾。國民黨的巧飾文化又多一例證。

有人問起:大選之前公布此項敏感資訊是否另有作用?其實,國民黨賣股只是「股海翻騰」的部分內容。全書像彩線穿珠一般,彩線是證券,各色珠子是與證券有關的歷史、政治、司法、社會、投資等,共同構成一串項鍊。這本書由卓越新聞獎基金會獎助,巨流圖書公司出版。書中圖表甚多,巨流慢工出細活;筆者為求周延,又數易稿件內容,前後長達半年;巨流也花費半年,因此拖到大選前出版,純屬巧合。

(作者為前經濟日報副總編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autiamding 的頭像
    liautiamding

    liautiamding

    liautiamd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